成语“徐娘半老”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有文采与否暂且不说,但是暨季江这个比喻可真的是杀人诛心了,他先说了萧溧阳马老了却还俊秀,而后又将王爷萧绎的妻子徐昭佩拿来代入,明指徐昭佩虽然老了,但是却还多情,风韵犹存,此举堪称把人的脸按在地上踩。
徐娘的无限报复,萧绎日子不好过。
徐昭佩偷情之事,也许萧绎一开始是不知道的。
因为萧绎作为萧衍之子,平时也要分担国家的政事,他在多地任官,总体来说他的治国经验也是从这些经历中得到的,也因为繁忙,他对徐昭佩做的事情鲜有知道。

可萧绎不知道,这是徐昭佩的目的吗?
显然不是。
但问题又来了,假如徐昭佩故意在萧绎面前偷情,就为了扫萧绎面子,那么萧绎要是杀了她就天经地义了,于是她决定,在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曝光之前,她要折磨萧绎、恶心萧绎。
比如徐昭佩喜欢喝酒,她就经常借由发酒疯,然后等到萧绎回到房间的时候,借着大罪吐萧绎一身,惹得萧绎狼狈不堪,可见徐昭佩对萧绎的厌恶也是对等的,毕竟对自己的丈夫做这等事,古今少有。
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
除此之外,徐昭佩还喜欢给自己找“队友”。
萧绎自己本身也是个多情的人,他有很多妃子,有些都是过了几天新鲜劲就没有了,很快被他冷落,被他冷落的妃子不像徐昭佩一样地位高,也没有那种胆量乱来,正是知道她们弱点的徐昭佩主动找到她们,和她们聊聊这种悲哀,最后成为朋友。
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

对于不受宠的妃子,徐昭佩态度很好,简直是她们冷宫生活中的救星,但是对于萧绎极其宠爱的妾,甚至还有了萧绎身孕的,徐昭佩十分狠毒,她直接想办法让萧绎的孩子胎死腹中,屡次三番都是这样做,后来才引起了萧绎的注意:
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
所以徐昭佩的手段有多狠毒,她的作风有多恶心,萧绎都是知道的,她知道徐昭佩为什么这样做,无非就是在对这段政治联姻的控诉,也对他这种态度的报复,可萧绎却不能恼羞成怒,因为他越冷静,徐昭佩就会越痛苦。
这种日子僵持着,直到后来萧绎渐渐听到风声,关于“徐娘虽老尚且多情”的传闻,这个时候,萧绎就已经对徐昭佩有杀心了。
萧方等之死:萧绎徐昭佩夫妻缘尽,徐娘获死。
在孩子还没长大的时候,萧绎和徐昭佩是靠着政治联姻勉强联系在一起的,而萧绎对于儿子萧方等一开始也不是很喜爱,甚至“厌乌及乌”,他反而对自己的庶子更好一些。

不过这种环境没有造成萧方等的心理扭曲,萧方等还是成功地长大了,而且内心也很健康,他继承了父亲的才学、智慧,萧方等对于文学、史学都颇为精通,而且还懂得骑射与兵家之事,可以说是一个人才。
让萧绎对萧方等产生改观的乃是“侯景之乱”。
当时梁武帝萧衍想看看他的孙子们,于是下令让各位儿子挑几位孙子进京拜见自己,萧方等就被萧绎选中前往了,可谁知道到了半路,萧方等遇到了侯景之乱,虽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萧绎也不可能让儿子去送死,于是让萧方等半路回来。
可萧方等却是拒绝了回去,反而告诉萧绎,这场“面圣”是一场爷孙见面会,但其实也是一场“任务”,春秋时的晋国太子明知道会死都不退缩,他萧方等也不会退缩,于是他毅然前往。
萧方等的态度打动了萧绎,于是乎萧绎分出了一万骑兵给予萧方等率领,萧方等就带着这些兵马平叛去了,而萧方等此前的兵法才学发挥了出来,不仅领兵有方,对于战略城池还经略得有模有样。
萧绎很开心,于是他第一次表扬了萧方等,当着徐昭佩的面,他与她说,可惜这样的儿子只有一个,如果还有多几个就好了。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完,徐昭佩就哭了,然后也不回答,哭着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