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哪些好玩的乡镇?(合肥适合旅游乡镇汇总)
大圩镇
大圩镇,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近年来,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17项国家级荣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孔祠堂、隍城庙、晓星老街、甲子河古圩堤等历史文化建筑,体现着大圩特色圩文化,大圩充分挖掘圩区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自身区位特色优势,提高知名度,吸引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爱好者。
大圩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4万余亩的东大圩形成了“田地成方、路林成网、沟渠相通、旱涝保收”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沿着花园大道往东转至环圩西路,再向北约800米,一片错落有致的民宿出现在眼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便是“圩美•磨滩”。
圩美•磨滩“圩美•磨滩”乡村振兴项目地处大圩镇4A级农业景区与城市交接处,以打造合肥近郊首选“休闲消费目的地”、安徽乡村振兴项目示范区、长三角地区乡村生态度假胜地、中国首个圩堡文化特色小镇为目标,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合肥近郊宜居、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并带动周边产业联动发展。
三河古镇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的三河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美食天堂”的美誉。以“千年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为特色,形成了古河、古桥、古街、古巷、古民居、古茶楼、古庙台、古战场等“八古景观”。《左传》记载的公元前537年春秋时期吴楚相争“鹊岸之战”、晚清时期“三河大捷”均发生于此。古镇内还完整保存着刘同兴隆庄、“三河大捷”古城墙等历史遗迹。
《云蒸霞蔚》剑心摄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清澈……走进三河古镇,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展现在眼前。“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仿佛置身于一幅淡雅迷人的水墨画,让人陶醉于美景中。
小南河从古城景区穿流而过,是古城的灵魂。小南河两岸的古街古巷、亭台楼阁、画舫、垂柳及河上的古桥是古城的主要景观所在,展示着水乡独特的风韵。 小船流水穿桥过,两岸茶楼笑语喧。三河古镇,仿佛穿越千年岁月,在多彩的四季里轮转,只为给人一种轻拥沧桑时光的惬意。
桥头集镇
桥头集镇,地处肥东县东南部,东望巢湖,南滨长临,西邻撮镇,北接店埠,素有“魅力山镇”之美誉。
肥东县桥头集镇位于风景廊道长古旅游公路沿线,文旅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肥东县经济发展重点乡镇,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泛巢湖旅游圈重要旅游支撑点。
近年来,桥头集镇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曾获“安徽旅游创意营销案例”一等奖,并已连续举办五届的“中国·肥东520爱情隧道诗会”,因“诗和远方”的完美融合而闻名,更是以文旅赋能乡村,产业助力振兴而成为合肥文旅IP创意营销的典范!
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位于安徽省肥东县最南端,濒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与省政府毗邻而居,是巢湖岸边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长临河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现存有战国时期的大、小钹滩古遗址。现有国家4A级景区长临河古街,3A级景区四顶山,振湖古塔、吴氏旧居等省市级文保单位7处,牛门洪拳、牛家海剪纸等省市级非遗项目6项。
走进长临河古街,仿佛走进了诗人们想象的美丽意境,可以尽情寻找古街尚未消逝的文化。这里的建筑有独特风貌,很有特色,走在这古街巷里有一种时空穿越,历史重现之感。
包公镇
包公镇,隶属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是北宋著名清官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出生地。在2006年,在乡镇建制调整过程中,由原解集乡、高亮乡合并而成,镇址在小包居委会解集大街西横街。全镇总面积134.3平方千米,现有19个村(社区),人口约6.4万。位于安徽省肥东县东部,是合肥东向出入口。
包公故里文化园包公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公故里文化园位于包公镇砚山脚下,这里是国内首个可互动、可体验、可娱乐的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区,是合肥对外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文化园包括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廉苑、包林五个部分。包公故里文化园宗旨为传承包公思想和包公文化,重点突出“廉政文化”主体价值,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遗存,集人文、生态、文化为一体,深度挖掘和提升包公“孝、廉、智、正、忠”等优秀品质,致力于建设成国家级廉政教育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