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个教训就是,日本和俄国人发生的日俄战争。
日本人发现在现代战争中,并非都是蹲在哪里开枪就好了,还有很多时候要进行冲锋,进而采用肉搏的方式来解决战斗。
而他们精美的西式指挥刀,在这个时候貌似不够看的,而那些个用家传武士刀改装过的指挥刀和俄国人的骑兵使用的军刀才能一较高下。
不甘心的日本人开始改装西式指挥刀,但你无论怎么该装,他加了一个西式前缀,就证明这东西就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不然西方国家也不会把这种东西淘汰掉的。
最惨痛的一次教训,是中国人给日本的,这一记大耳光扇过去之后,日本人终于明白了,西式指挥刀这压根就是个坑啊!
咋回事呢?
当年日本人向咱中国的长城发起进攻,这就是著名的长城抗战,在战斗的过程中。
当时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的大刀队,在旅长赵登禹的带领下,从喜峰口这里摸到了日本人的后边,去摧毁日本人的炮兵阵地。
就这个阵地大约有三千多日本人,中国的大刀片子冲进去遇到日本人就砍,当时日本人拿着他们的这些改装过的西式指挥刀,磕碰上去直接就被打断了,刀势一点都没有减弱直接就能砍脑门子上。
把个日本人给气坏了,以至于日本人的报纸在那段时间天天说什么,六十年来未有之耻辱等等。
于是西式指挥刀就被日本人给抛弃了,转而开始使用以日本武士刀为母版的指挥刀了。
这种刀就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的一种刀具,而这些刀具和传统的武士刀已经很接近了。
刀具也开始使用双手握刀,至于之前发明的单手刀术,基本上就被废弃了。
咋说呢?您别看日本人对这指挥刀挺上心的,又是西式,又是武士刀式的,但真要装备起来的话,日本人也不讲究,只要是出现过的指挥刀都可以装备,他不管你那个时期出品,只要你喜欢都可以使用,但要这些刀具要符合自己的官阶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一些个历史老照片的时候,发现明明俩个日本军官官阶都一样,这使用的指挥刀形制咋就不同呢?
原因就是他们使用不同时期的刀具。
最后作为结尾,小编再和您说道说道,日本人的军刀组。
有时候我们看资料的时候,总能发现这三个字,这东西是干嘛的呢?
其实也简单,这其实是每年日本士官学校,炮兵学校,骑兵学校等等的军事院校,每一届毕业的时候,都会有优等生,日本人的天皇就会对这些优等生颁发一点奖品。
当然了,人家不叫奖品,叫下赐恩赐品,一开始是前两名,给的奖品花样繁多,您比方说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航空士官学校,给的是银制怀表,而陆军大学给的是望远镜。
这事从1878年日本人的天皇一直再搞,而且这些人员还会获得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的机会。
陆军士官学校的就可以直接进入到陆军大学学习。
那么这事到了1891年就改变了,变成了颁发指挥刀。
这一个原因是为了节省成本,毕竟一把这种颁发的指挥刀价值七十五日元,而一架望远镜之类的没有一百日元都拿不下。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体现一下日本人的军国主义思想。
到了1899年的时候,这种下发指挥刀的人员,也被扩充到毕业生前六名。
而这种被下发指挥刀的家伙,就被叫做军刀组或者恩赐组。
您可不要小瞧了这三个字,一旦有了军刀组三个字刻身上,那基本上就是晋升的保证,您要知道日本的等级制度那是相当森严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到了一些段位,这基本上就是鸿沟跳都跳不过去,但要了军刀组三个字,就没有什么鸿沟了。说一组数据您就知道了。
在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军刀组的所有成员,其中90%都是中将以上的军衔。
而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所谓军刀组成员,有76%的机会进入到陆军参谋本部,教育总监部以及陆军中央,这三个陆军省最高部门进行任职。
很多二战日本战犯都是有这个标签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二战期间,日本规定,凡军官必须配带军刀。也就是说只要是个官,就必须有刀。但是日本军刀虽是制式武器但不一定就要用军品,自已家有祖传宝刀就只管拿来挂,没人管。按照日本国内的习惯来说,只要是武士家庭出身的都可以带刀,当然了,那些真正武士出身的,基本上都是军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