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元旦假期博物馆展览活动汇总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8日-2023年1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度联手推出的特展,本展览依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通过“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贯穿一体的单元,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展览时间:8月10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以文物保护工作为主题,坚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策展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博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不同时期文物保护的特点与成就。引导观众通过展览认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的流程,了解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展览时间:9月29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无界之境”三大版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在三大版块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展览时间:7月2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以国博百余年考古发展历程为线索,用240余件文物及相关考古资料展现国博考古工作百余年来的丰硕成果。1921年,河北钜鹿宋城的发掘,揭开国博百余年考古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博考古开始以田野考古为主,后陆续开拓水下、遥感与航空摄影等考古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博考古逐渐向西北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倾斜,重点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与变迁的代表性物证。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
展览时间:11月15日起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东平房临时展厅
展览简介:钱学森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人民科学家,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与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选择意味承担,意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本展览从四段人生图景中追寻钱老不同时期的认识、选择、成长,试图走近他、怀念他,探寻他的初心与信仰。
▶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特展(第三期)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5日-2023年1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共呈现中国美术馆馆藏的近300件捐赠作品,涵盖油画、雕塑、国画、版画、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展览旨在传达前贤智慧与创新精神,集中凸显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同时向作品捐赠者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期展览首次遴选展出一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为参观者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视野。亮点展品包括法国雕塑家克洛德·阿巴吉的《上船》、俄罗斯画家祖拉布·采列捷利的《北京的向日葵》等。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0日-2023年2月底
展览地点: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分为“相邻相望 互通共融”“赤子之心 明明如月”“一饮一啄 血脉相连”“如琢如磨令闻令望”4个篇章,通过218件(套)实物及文字、图片、视频等,集中展示华侨华人作为民间使者与文化交流桥梁,为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助力中医药扩大国际影响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硫黄、雌黄、朱砂、孔雀石、玳瑁等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医汇刊》等中医书籍,在海外流传的精美的中药药盒、广告纸以及中医行医的针灸用具等,还可以通过针灸铜人等互动装置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