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短期内实行0利率或者负利率,没有这个可能性,大家也不用担心。
我在不久前的回答中刚刚详细阐述了利率降低到零的相关问题,这里简述观点:
第一,降息,或者说降低利率是央行对于经济下行压力的直接干预方式,本质是降低存贷款利率来释放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那么也就是说,降息的力度越大,释放的流动性越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越大。那么降息为零意味着降息释放的流动性已经最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理论上也是最大。
第二,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历次降息释放的流动性积累,现在降息已经越来越不能够为经济提供良好的支撑,所以历次降息对危机的应对当中,每一次的利率都要降的更低,直到08年经济危机后,美联储降低利率到零,并且欧日央行出现了降低利率到负值的地步。
但是即便如此,对于经济的支撑还是不够,这里有各种理论的分析,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流动性泛滥导致的流动性陷阱,所以为了进一步支撑经济,各国央行采取了非常规的方法,比如在降息到零之后启动资产购买计划等。现在面临的也是这样的问题。降息到零第一步是代表着降息手段的穷尽,但是第二步就是意味着更强的流动性支撑即将到来了。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白一个基本概念,利率实际上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我们知道欧洲的很多国家目前都是负利率,这个就是名义利率。有的地区银行贷款给你一万元,到期只要还9950元。大家会可能会感到奇怪,利率都是负了,那大家为什么还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呢?银行又为什么要放贷款利率为负的贷款呢?
如果我们想到投资有风险的话,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了。虽然放在银行里是负利率,但毕竟亏损是有限的。同理,银行虽然提供负利率贷款,但存款利息也是负的。
一个国家央行采取负利率,或者说是零利率,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往往都是通缩,而不是通胀。实际利率可能不一定是零或者是负的。利率就是资金的成本,投资的收益高于资金的成本,人们就愿意去借钱。如果借来的钱产生不了什么收益,那有谁会去借钱呢?
希望这个回答能让您满意。
中国央行不敢轻易负利率,一旦银行存款被百姓挤兑,把全部存款取出,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后果不堪设想。西方国家与我国情况相反,存银行的人少,向银行借款的人多。负利率能刺激人们,向银行借更多的钱,从而刺激消费,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