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一想到这些事情,她的心都死了,这么好的一个男人他都会出轨。
她目前的观点是:如果能够遇到一个对上眼的男人,就凑合着,如果没有的话,那这样过一辈子也可以!
田厝寨有话说:
这个世界缺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女人没了丈夫,生活也在继续。所以,没有了丈夫的女人更有坚强,自立自信,而不能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1.懂得自律。因为没有了丈夫的女人,可能闲话相对会多一点。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好自己,自律一点。身正不怕影斜,我们做好了,别人再怎么说我们都屹立不倒。
2.学会自立。确实没有了丈夫的女人,家里的一些体力活、重活有时候确实做不来。怎么办呢?有些可以请亲戚来帮忙,如果不方便的话就干脆雇人吧。
3.保持心态。女人不管在什么时候,心态一好,什么事情就好办了。遇到好的缘分,也有抓住,不然可能会遗憾一生。但要求也不能太高,人品过关了,其他事情可以放低一点。
没有丈夫的女人,是不是这种情况,首先是不是由于种种原因,耽误了时机,在择婿方面条件严苛,以致于待字闺中未嫁。或是丈夫逝去了,再就是和丈夫离婚了,还有就是因夫妻关系不好,丈夫出走了或不见踪影了。沒有丈夫的女人如果还年轻和正值中年,在家庭中缺乏交流,有些大事无人商量定夺,难以作主,关键时刻会感觉孤立无援,在性格方面长此以往会变得孤独不适。
没有丈夫的女人会有诸多不便,男女结合组成家庭,是自然界生物存在的必然。女人没有丈夫比起丈夫沒有妻子来说,相对解决起来比较容易。本来社会的传统思维模式就是男人是传承香火的主体,所以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女人选择男人的机会大于男人选择女人。女人的弱势在于,受生育年令的限制,当然越年轻的女性对于婚姻的前途越利好。如果不择机抓紧考虑婚嫁,拖过了适婚期,则会成为流行的说法,剩女了。
其实每个女人都会更多考量婚姻的质量,不会盲目地不负责任地随随便便对待婚姻。许多事情有时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人生活得幸福美满,有的人生活得一团乱麻。人活在这个世上,理想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一定要智慧地理智地生存,把握住这一生的生存质量!
没有丈夫,姻缘到了,就会有。万事不可强求,总有好运光临的那一天!
我村有个阿姨,35岁的时候,老公喝农药死了,留下一对年幼的儿女和一个年迈的婆婆。阿姨并没有离开这个家,反而起早贪黑的,将自己的家硬扛下来。
阿姨23岁就嫁到我们村里,没享几年福,阿姨的老公查出是脑癌晚期,那时每天都吃大量的药,没拖几年就喝农药死了。整个屋子里全是哭声,只有阿姨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忍着不哭。
送走了老公的第三天,婆婆将阿姨叫到她的面前说:我家现在这个情况,我想将丫头过继给他大伯养,你同意吗?
阿姨摇头不同意,她让婆婆不要担心,她会想办法将这个家过好的。从那以后,阿姨每天就起早贪晚的工作着,婆婆在家料理孩子。阿姨每天早早起来就去菜地里淋了菜,然后去上班。
去城里的工厂找了工作做,每天都申请加班,早上6.30分起床,晚上10.30分才回家。回家后,婆婆已经将饭菜热好给阿姨吃。两个孩子已经睡下,婆婆劝她还年轻,可以找个男人嫁了,她可以将孩子拉扯长大的,每每说这话时,阿姨就不高兴,让婆婆不要说了。
她自有打算,亡夫就给她留下两个孩子,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孩子和婆婆抛弃不顾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日子过得很苦,小孩连一件新衣也买不上,都是穿大伯孩子的旧衣长大的。两孩子时时问阿姨,为什么过春节,他们也没有新衣服穿,每每这样问时,阿姨就抱着孩子安慰说,明年妈妈给你们买新衣。
阿姨心想,日复夜复的打工,是无法出头的。只有自己创业,才可以过上好日子。她是在制衣厂做的,见到工厂里有许多检查不合格的次等品堆在仓库里。于是她向自己的大伯小叔们借了一笔钱,然后和工厂里的领导说要走仓库里的次等品。
拿到这些衣服后,阿姨就将它们拉回乡下,乡下每当集市的时候,人流特别多。阿姨就开始赶集,每一个镇上,每个月都会有四天赶集的,阿姨就赶着几个热闹的集市,踩着三轮车,将这些衣服拉到集市上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