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诈骗新闻 网购很流行,新型诈骗也应运而生网购需谨慎:央视揭四大新型网络诈骗手段
在警方查封的一家出售计算机零配件的店铺里,店主承认有时候他会应某些特殊顾客的要求,安装一些特殊的的软件。
店长:你有没有装什么特殊软件给人家,特殊软件就是那些视频录制器,一般家庭用户没用到的就是这些。
视频录制器,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视频聊天时录下对方的动态影像。记者尝试使用了一款视频录制器,在与同事聊天过程中轻易录制下对方的视频,而对方完全无法察觉。
而犯罪嫌疑人在准备盗号之前,通常会找各种理由和QQ号的主人进行视频聊天,或者通过木马遥控打开QQ号主人的视频摄像头,利用视频录制器神不知鬼不觉地录下对方的图像。然后在与QQ主人的亲友QQ聊天时,以录制好的画面代替QQ视频的画面进行诈骗。但是打开视频却不说话这岂不更让人怀疑?骗子们自有对策,通常他们都以话筒出故障,或者嗓子发炎不能说话搪塞过去,只用文字进行交流。如此一来,确实让不少人上了当。
警方统计,从去年5月份到案发时,全国类似的报警至少有6000多起,受害人被骗少则数千元,多则几百万元。
虽然不一定都是高科技,但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的确让一些普通用户感觉有点跟不上,这也让一些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比如,视频造假,那种真实感,让你都不敢相信会是假的。那么对于这样的新情况,我们的网络监管的机构,又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防范呢?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络诈骗的新手法层出不穷,从假冒网站到假冒视频,消费者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那么对于这样的骗子网站,警方究竟能否监控并及时破案?消费者又如何来进行防范呢?
网络诈骗花招频现 专家支招要留点这些“心眼”
2010年底,北京市公安局网监部门连续接到群众报案,他们被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骗取了大量的钱财。
北京市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四大队许南彬:老百姓从手机上,会接到一条短信,短信是提示老百姓说。他的中国银行动态口令卡,需要升级。然后让他到一个网址上去进行升级、操作。
由于短信是由106开头的号码发出,不少群众信以为真,按照短信中的提示登录了一个网址。
北京市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四大队许南彬:在登录之后,老百姓一看,展现出来网站的页面。也确确实实,和中国银行等这些网站的页面非常相似。就这样,老百姓就在登录之后弹出的这个窗口上,看到确实有通知提醒修改动态口令卡密码,这么一个消息。老百姓通过这个提示,然后一步一步按照网站上的提示操作。输入了自己中国银行的账号以及密码,包括动态口令卡,当时对应的密码。
随后,受害者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内的现金被立即转走了。这些受害者的损失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最多的被骗走了80多万元。不法分子作案十分猖獗,这段时间,最多的时候,北京警方每天都能接到10多起报案。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警方就接到报案260多起,涉案金额654万元。
北京市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四大队许南彬:当时接到这样的案件之后,我们觉得案件高发,然后对老百姓的危害是比较大。于是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渠道去搜集这样的线索。
北京警方发现,这是一种利用短信和网络相结合的新型诈骗犯罪,嫌疑人假冒中国银行钓鱼网站骗取事主网银信息并转移资金。
与此同时,这类新型诈骗犯罪正在全国迅速蔓延,除中国银行外,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网站均被假冒。
北京警方专案组对理顺出的1200多条线索进行分析后发现,不法分子的作案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包括制作假冒的银行网站,群发诈骗短信,诱骗事主访问假冒银行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口令卡号并快速转移卡内资金。如果一笔交易金额较大,犯罪嫌疑人还会化整为零把钱分散到其它虚假身份信息开设的银行卡中,再通过提款机提取。
许南彬:我们通过银行查询,发现就是涉案的银行账号,它的钱款会从福建一些地区,比如泉州、漳州、厦门等一些地区会被陆续地取走,几乎是每有一笔款,进入这个账号之后就会有人直接把钱提走
那么,能否根据假冒网站的服务器追查犯罪嫌疑人呢?专案组发现,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他们先后使用的网址多达到590多个,但是服务器地址均在国外。
许南彬:所有的银行卡钱被转走之后,接受老百姓这个银行卡里钱的这些银行卡对应的用户信息都是虚假的。全不是嫌疑人真实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