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凉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图书馆英语,这群凉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图书馆英文,凉山州图书馆馆长,这群凉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图书馆
在汶水中心小学,有一个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阿依合唱团”,这是一支在中纪委帮扶干部和北师大爱心老师共同支持下成立起来的“明星”团队。他们现在可是村里的“明星”,曾在村里逢年过节、各个文艺活动里登台表演,就连平常排练的时候,他们的指导老师吉瓦根付也经常听到楼下打球的孩子们,不自觉就跟着阿依合唱团的歌声唱起来。
吉瓦老师说:“刚刚搬迁下来时,这些孩子很腼腆,也没有自信,我就想我们能不能用最‘彝族’的方式让他们打开自己。”
吉瓦根付老师与阿依合唱团
阿依合唱团刚成立时,初始成员几乎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培训。其中有的小朋友抓不住拍子,有人唱着唱着就开始跑调,还有人讲不好普通话,歌词都念不出来。但是短短三个月, 大家就进步飞快,他们演唱的《祖国之子》还参加了北师大120周年校庆活动。其中,一个让吉瓦老师印象很深的孩子名叫吉布米作。“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参加阿依合唱团之前,他的班主任老师说他不爱说话,还总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开始唱歌之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不仅活泼起来,成绩还提升到了班级前十。”吉瓦老师说,自己曾经问过这个孩子还想不想爸爸妈妈,他回答说:“我现在有很多小伙伴一起唱歌,练歌,每天多快乐啊,我要像一个大孩子一样。”
走出深山,意味着离开固有的生活方式。在这些孩子们身上,他们有过自卑,也有过抗拒,但是他们很快意识到:改变,是自己能为家庭,为家乡,为自己的未来所能做到的最大贡献。当天生的热爱驱使他们开始歌唱,当丰富的学校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美妙,他们也对知识有了更大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现实却不能总是尽善尽美。中心小学的王刚校长告诉我们,他亲眼见过小朋友坐在学校的走廊上的板凳看书,甚至十分投入的时候,索性直接坐在地上。他说:“因为搬过来的孩子们比较多,学校需要更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现在连放书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有专门负责借阅的老师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中央纪委定点帮扶县,雷波县一直受到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得知当地学校的“图书馆困境”之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村干部主动牵头,与华润怡宝“百所图书馆计划”公益项目组取得联系,一起为当地的小学、中学建造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图书馆,让他们的求学之路有着更多的可能。
早在筹备阶段,宋珊珊就想好了:这一定需要是一座可以给孩子们带来转机,让他们见到更大世界的完美图书馆。为了建造适宜孩子年龄阶段、阅读习惯的图书馆,汶水村驻村工作队和北师大的老师们反复研究图书馆的设计方案,从功能分区到色彩搭配,从硬件设施到管理制度都一一审定。为了满足不同阅读基础和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需求,几乎把自己经手的每一本书都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她说:“每一本书都很重要,适合的我们就留下来,不适合的一定要拿出去。”
全新修建的公益图书馆中,藏书已经超过了一万本
与此同时,汶水村驻村第一书记特意邀请了一位资深选书师来到学校,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一个适合阅读、帮助成长的高质量书单。
宋珊珊说:“这个书单很有讲究,有相当一部分是绘本、注音图书。在联系华润怡宝“百所图书馆计划”公益项目组确认捐赠书单的时候,我们也反复讨论、沟通了好几轮。因为每一本书对孩子们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成长机会,标准越高,孩子们的收获也就越大。”
公益图书馆开馆后,这些孩子也过上了“有书相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