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数人重,挂梁笑。”把人们称为夏日是一种传统习俗。以前一般会在空地上立一个很大的木秤,挂钩上挂一把椅子来称自己。称重的时候要配上吉祥的话。比如叫老人“称花要八十七,你活到九十一”,称小孩就说“称花要二十三,长大了就出小官”。
清鲁谷《贾青录》记载:“户以大秤称人,谓之立秋,以测夏之育。”苏州周围的人都认为长夏说的是人可以通过观察夏天到秋天的身体变化来保持健康。
从长夏开始,暑气一到,很多人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倦怠等苦夏症状。因此,也有许多缓解酷暑的习俗。
俗话说“长夏胸满卵,孩子未孕”。在漫长的夏天,长辈们会把煮好的鸡蛋装进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织成的鸡蛋套里,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彩线还有祈福消灾、消暑治病的寓意。在江南的一些方言中,“滚”的读音与“混”相近。这种习俗也被称为“滚夏”,意思是孩子们可以“滚”(意为“混”)一个夏天,不会生病,也不会有灾难。
漫长的夏天,豌豆上市,很多地方会做豌豆饼。《金陵年谱》记载:“长夏,使小儿坐于门槛,食豌豆饼,谓之非夏。”在南京和长夏,孩子们都要骑在门槛上吃豌豆饼,这样可以保证不会患夏令病。
黑米也是江南长夏必吃的食物之一。黑米是将糯米浸泡在南烛(又名黑树)碎叶的汁液中,撒上白糖制成的。它尝起来很甜。夏天蚊子出来了,黑蚊子有米粒那么大。咬了人之后,皮肤会特别痒。“吃了黑米,黑蚊子不咬人”,黑米抗黑蚊子的民俗一直流传下来。
在漫长的夏季,蔬菜、水果等。正在上市,“尝试新事物”成为节气的另一个兴趣。
“长夏尝三新”。“三鑫”又称“三鲜”,分为土珍、树珍、水珍三种。在南京,田螺、河虾、鲥鱼是水的三鲜,苋菜、蚕豆、豌豆饼是土的三鲜,樱桃、青梅、香椿芽是树的三鲜。苏州有蚕豆、蒜苗、苋菜,水里有鲥鱼、剑鱼、河豚。无锡人认为三鲜是蚕豆、苋菜、黄瓜,三鲜是樱桃、枇杷、杏子,三鲜是海参、河豚、鲥鱼。在太湖流域,长夏的“三鲜”是蚕豆、竹笋和青梅。“夏日赏青梅,岁末云催人醒。”当李子由绿变黄时,就迎来了雨季。
来源:e观·美丽每一天·江苏省美术馆收藏精品欣赏与鉴赏第二季(35):朱奎《阳光夏日渔乡》
参考: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知识,江南二十四节气。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徐春辉徐玉蝶桑一峰(见习)
编辑:徐春辉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春晖 徐羽蝶 桑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