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正是因为有亿万奋斗者,才有今天的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携手奋进新时代,坚守未来。
众信。com内蒙古大兴安岭5月9日电。题目:《夫妻》山上的瞭望塔:瞭望、防火、护林、林中之家。
作者栾伟静
海拔1100米,山风呼啸……女护林员瞭望员周桂波一如既往地站在22米高的塔上,穿着棉袄长裤,看着、报告着、记录着。
虽然已是长夏,但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积雪并未融化,寒风依旧刺骨。
乐乎里山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阿里河最北端的一座山,地势险峻。附近没有林场和居民,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家园。
莱胡里山了望塔建于2007年。当时由于瞭望塔建在山高水长、林深草茂的地方,原始森林里只有一条小道,塔上的物资只能靠人力搬运;在山下2公里的河沟里挑水要2个多小时,一次挑20斤也要2个多小时。赶上刮风天,不能生火做饭,就啃个馒头吃个咸菜...
尽管条件艰苦,但周桂波和丈夫金延龙以大山为家,驻守在山上的“夫妻”瞭望塔,共同守护着47.1万亩森林的安全。
今年57岁的金延龙1981年参加工作,2000年成为瞭望员。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大山联系在一起。从南边的瞭望塔到北边的伊尔胡里瞭望塔,金延龙说他喜欢这座山。
平日里,金延龙能细数它的别样美:“春天,漫山的杜鹃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空;夏天,漫山遍野都是绿眼睛和云;秋天,山峦起伏,五彩缤纷;冬天,山林变得晶莹剔透,像一个童话世界。”
2018年,阿里河森林工业公司成立了夫妻瞭望塔。金延龙让妻子周桂波从小镇搬到深山老林,他们有了他们的“林中之家”。
57岁的周桂波,说话轻声细语,爱美,行事利落。她知道每年的3月到6月,9月到11月是森林防火期,她有半年的时间在山里度过。
就算山上只有那对夫妻,周桂波上山也是带着化妆品的。燕龙戏谑道:“这深山老林,除了我,没人看你。真会吹牛!”
周桂波笑着瞪着老公说:“那我也得护肤啊。”
看着妻子的光亮,金延龙回忆起自己刚到瞭望塔时的情景:“当时看到塔下有一个小木屋,没有隔墙,炊事间里有烟。”
“要知道,对于爱干净的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只会手忙脚乱。”颜龙之乐,“没时间夸了!”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上塔,周桂波也笑得合不拢嘴。“那天,正赶上大风,瞭望塔左右摇晃。塔梯的台阶很陡。走到一半,我的心突突直跳,双腿发软。最后我抓住栏杆蹲在踏步板上,慢慢后退。”
之后,她在塔下坐了很久,想着,如果到不了塔下,她能做什么?
周桂波安慰着自己,起身再次挑战高塔。当她爬上瞭望塔的顶端,钻进塔顶的六边形小屋时,高兴得像个孩子,对丈夫喊道:“燕龙,我上来了。下去吃饭吧。”
瞭望塔里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走出小屋,站在塔上。西北风吹在你脸上,像一把刀。人就像随时会被吹走一样。”周桂波对第一次观察记忆深刻。“虽然穿着棉衣棉裤,但过一会儿就会让人发抖。”
“我想哭!”周桂波的话把丈夫逗乐了。虽然面带微笑,但金炎龙的眼里满是苦恼。
严龙说,瞭望工作就是这样,瞭望员必须彻底体会寒风的苦涩滋味。
在塔上工作,每天从身上抓几只爬山虎(扁虱)是常有的事。被蚊子咬也是家常便饭。可怕的是黑熊上门。
2020年春防期间,每天晚上8点,金延龙和周桂波都能听到塔附近的动物叫声,直到凌晨。“我分不清是黑熊还是狼群。已经连续这样10多天了。我老婆吓得一夜不敢睡。”
守夜人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很危险。
"真正的危险是夏天的雷击。"作为一名老瞭望员,金延龙告诉记者,瞭望塔吸引雷击,瞭望员需要判断雷击位置。如果雷击在塔附近,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塔上下来,躲在平房里。"当闪电过去时,到塔上去往外看."
“云横走,烟直上;树烧的是黑烟,草烧的是白烟……”工作中,周桂波总是向“老师”金延龙讨教。
"四处观察十分钟,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五年时间,周桂波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林员”。她能准确及时地说出着火点的位置,还能判断出什么天气容易发生雷击。
“过去,瞭望塔上没有电,没有网,我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住进了里面有隔墙的砖房。”严龙说,“单位急诊科的同事每半个月给我们送水、物资等生活用品,还增加伙食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