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对这些特别敏感。
如今万物互联,即使有人调侃上海进入“物物交换”时代,靠的也是社交媒体。不会上网的老人,连“物物交换”的资格都没有。
回国后,我在公司的志愿者群里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怎么办?APP上为他们提供的一些服务根本用不上。
我们的页面再老,也根本接触不到这群人。这些不会用手机的老人最需要什么,分布在哪里?这显然不是代码能解决的。
【/s2/】内部集思广益,最终决定每个小区的盒马团购单直接赠送三个老人物资包,由团长和业主免费赠送给小区独居老人。
△图片说明:毛晓宇所在的小区已经收到了几批随团购一起送来的老人免费物质包。来源:受访者
陆阿姨也收到了一份,很高兴的给我发了语音信息表示感谢。
疫情期间,网上各种繁杂的信息,让我感到有些焦虑。对我来说,帮助卢阿姨和社区的老人,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减少痛苦的方式。
△图片说明:毛晓宇向社区老人捐赠挂面。图来源受访者
我以前觉得上海的老人很挑剔,很难相处。但是一旦和他们接触,我发现他们非常热情可爱,和我的家乡没有什么不同。
疫情最深的教训是更好的感受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不能感谢疫情,但疫情控制加深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被堵在家里,很多人心情都不好。那句“老人家,需要补给吗?”打破人际关系中的坚冰,让我觉得即使世界颠倒,我也不会孤单。[/s2/]
● ● ● ● ● ● ●
来源:东方网纵向新闻
记者:陈丽娜
编辑:柚子
点评:边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