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是浙江山区常见的事情。如宁波市宁海县黄坛镇步步村,竹林环绕,竹笋种植面积近5000亩,年产鲜笋5500吨。笋干也是村民能拿到的土特产。不过靠山这几年有点不靠谱。
一般都是在竹林深处挖笋,那里山坡陡峭,山路崎岖。如果下雨,那就更泥泞了。往年笋季,笋农每挖一座山,都要用肩膀挑出来。村子渐渐地处偏僻,到宁海县城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把竹笋搬下山,运出山很难。更何况村里的“空心态,这几年越来越严重。村里常住人口30多人,大多是老人。进步村党部村民何成芬今年55岁,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不到60岁的“年轻人”。她每年都要上山挖笋,但和她一起的村民越来越少,大片竹林面临荒废。村里多次向镇里建议修路,但由于生态保护等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今年3月,村里和镇里逐步协商,建成了“鲜笋专列”——适合山区地形的单轨运输车,轨道长约2340米。这种单轨运输车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铺轨灵活,不需要人跟车,占地面积小空,不破坏原有地貌。适合山地运输,每趟最大载重量500kg。村里的人叫它“小火车”。“小火车”的速度并不快,和普通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除了运送竹笋下山,还可以运送其他农资上山,省时省力,深受好评。
在刚刚过去的春笋季节,在山野的竹林中,运送春笋的“小火车”轻快地行驶着,马达声隆隆。这套设备一天可以运七八趟,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在轨道的两边,村民们正忙着挖、剥、运竹笋。人们不时笑着谈论他们的日常生活,笑声在竹林中回荡。据介绍,这些竹笋卖出去后,给村里带来了15万多元的收入。其中收入最多的何成芬家,一下子增加了一万多元收入。
“小火车”在长三角并不新鲜。早在2011年,浙江台州临海市涌泉镇梅仙村就有过在桔园铺设山地单轨输送机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尝试。此后,“小火车”逐渐在台州山区果园流行起来。收购方以当地种植大户为主,用于解决柑橘、杨梅等水果的采摘和运输问题。当时以“农业列车”为代表的田间运输机械,曾是台州当地农机企业开发的产品,促进了当地农机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改进和优化,“小火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宁海已开行97列“农产品专列”,运输枇杷、山黄精、山竹笋、茶叶等农产品,按每列600米计算,全长50多公里。此外,宁海还通过“公交载货”、建设驿站等方式,打通山村农产品流通渠道,助力当地农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