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家里,周末特别想出去锻炼。第一次尝试骑行,骑了20公里。真是太开心了!”上周日,吴女士和丈夫临时决定,在家旁边的公园租了一辆骑行车,在运河公园附近骑行。“不用担心和人接触,公园环境也很美,各种花还是很赏心悦目的。”
很多像吴女士这样因为疫情在家工作的人,周末都想骑车。然而,有市民想买一辆自行车,却发现缺货。
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说:“最近去了五家店,告诉我最常见的就是没有库存,没有转让。疫情大家都开始买自行车了吗?”
有买自行车的人也称“真香”:“五一后买的,赶上疫情中期,现在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很开心。”“骑车锻炼免疫力,不着急的时候,空相交。”
有网友评论“上次疫情是小家电着火,这次疫情是自行车着火”。“没想到冰柜火了之后又一波单车火了”。
自行车行业真的火吗?制作方是否会迎来继共享单车大战之后的又一次生产热潮?
“疫情是一把双刃剑。疫情导致人们购买热情上升,但生产厂也多次停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无车销售。”永琪汽车工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时代财经记者。
销售额普遍增长30%
时代财经分别联系了捷安特紫竹院店、美利达马家堡店、六里桥店、喜德盛通州店,负责人均表示销量增长了30%左右。
紫园巨人店负责人表示,“现在销售比较多,4月份增长差不多30%。具体数据请问会计。反正店里平时也很忙。”该负责人还提到,现在很多自行车都没货,主销的车型都没货。一方面是需求量太大;另一方面,南方的工厂因疫情停工,快递运输也受到一定影响。
喜德盛通州店负责人也认可30%左右的销售增长。他说3000元到5000元的价格卖得不错。由于自行车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今年自行车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平均涨幅在5%-10%。
美利达马家堡店负责人表示,销量增加了,她店里主要缺的是公路车。不过,六里桥店负责人表示,每年这个时候其实是骑行旺季。今年因为工厂缺货,特别是高端机型缺货,所以今年赚的比较少。
网上自行车销售也很火爆。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3月以来,山地车、骑行等关键词搜索热度居高不下,自行车销量大增,其中儿童自行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
生产端受疫情影响
中国是自行车生产和销售大国。
中国作为世界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自行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自行车出口量占世界自行车贸易总量的65%以上,国内消费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轻工业网发布的信息显示,产量方面,2021年,全国两轮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97%。从营收来看,2021年自行车制造业增长23.76%,从利润来看,2021年自行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34.59%。
在这个庞大的行业中,潜伏着大量的生产企业。其中,上海凤凰是中国老牌自行车制造商和销售商。上海凤凰发布年报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0.58亿元,同比增长49.59%;归母净利润约1.04亿元,同比增长71.26%。公司94.15%的收入是自行车和零配件。
龙健康是自行车零部件厂商,2021年业绩也不错。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约26.34亿元,同比增长4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73亿元,同比增长64.99%。
2022年一季度,鑫龙健康营收5.1亿,同比下降12.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539.5万,同比下降23.6%。公司表示,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疫情、航运拥堵、货物运输不畅、订单延迟交付导致收入下降。
4月12日,欣龙健康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公司自行车配件业务订单的排期率已达到80%以上。
据新龙健康财报显示,中国自行车制造商中,藤田集团、永琪、爱玛、马杰、喜德盛、雅迪等生产能力大,质量好。
永琪车辆公司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回应称,前两三年自行车制造业比较火爆,但今年疫情以来,工厂因疫情多次停工。“自行车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天津,上海就更不用说了。据我所知,仅天津今年就被关停了三次。”
他说,疫情对自行车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疫情导致自行车销量猛增,尤其是出口拉动,但同时工厂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北京时代财经陈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