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和你一样,我也会感到焦虑。在我们平静下来后,我们会向你的孩子表达你的关心,然后他们才能接受母亲的照顾...


老公好几天不理我,我们是封控小区,我俩天天在家面对面却不说话,感觉要抑郁了。我老公好几天没理我。我们是一个封闭的社区。我们每天在家里面对面却不说话。我们感到沮丧。
做一道你们俩都喜欢的菜,或者给他泡一杯他喜欢的茶,从日常生活中开启交流之路...

“疫情期间,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就像一个个‘树洞’,接纳和容纳各种情绪,然后组织文字引导和回答。希望用文字的温暖和力量保护大家的‘心理绿码’。”
不限时间,自由选择
“心理咨询菜单”
这群温暖的“树洞”由来自南翔的5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组成。3月11日,南翔镇妇联携手月历会公益中心成立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她们也尽快加入进来。
心理咨询的主要阵地是“让爱活下去”微信谈心群。志愿者文汶介绍说:“咨询师加入群聊就像选择餐馆一样。当他们进入餐厅,他们必须看到菜单,清楚地知道他们可以得到什么。对于每一位新成员,我们都会呈现一份特别的‘菜单’。”


在这份“心理疏导菜单”中,咨询者们可以在群内获取关于家庭教育、夫妻关系等共性话题的讨论与指导,也可以参与每周一次线上心理疏导主题直播答疑,还可以看到每一位志愿者的履历和联系方式,如有需要可以自主选择任意一位、在任意时间进行线上一对一咨询。在这个“心理咨询菜单”里,咨询师可以在群里获得家庭教育、夫妻关系等共同话题的讨论和指导,还可以参加每周一次的在线心理咨询话题直播问答,还可以看到每个志愿者的简历和联系方式。如有需要,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任意一个,随时进行在线一对一咨询。
“我们一对一的咨询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咨询师需要,我们的志愿者就在那里。”志愿者负责人林林告诉肖佳,“自微信聊天群成立以来,已有100多名咨询师加入进来,并进行了近30场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关注家庭,关注一线“刚进团的时候,在家带孩子上网半个月左右,情绪很不稳定。着急的时候对孩子凶,那段时间孩子很不开心。”咨询师小燕用“灰暗”来形容接受心理咨询前的日子。进群后,小燕根据“心理咨询菜单”挑选了一名志愿者进行一对一咨询。
“根据志愿者老师说的话,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改变了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孩子的情绪慢慢好起来了。”现在,小燕每天在群里志愿者的分享下进行情绪调节和冥想放松。“这已经成了我的日常习惯。”


“疫情被封控在家,我们的初衷是想给女性们提供调节情绪、纾解压力的渠道。”南翔镇妇联主席高静丽表示,“后来我们发现一线的社工、医护和志愿者们在高强度、高风险、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下,也很需要心理疏导,又为一线工作人员开通了专门的心理疏导渠道。”“疫情被封在家里,我们的初衷是给女性提供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渠道。”南翔镇妇联主席高说,“后来我们发现一线社工、医护人员、志愿者在高强度、高风险、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下,非常需要心理咨询,开通了专门的一线工作人员心理咨询通道。”
“帮助别人,也是给我们自己力量”“现在用一只手在手机上打一分钟200多个字很容易。如果是电脑,那就更快了!”两个多月的心理辅导和志愿服务,让这支志愿者队伍的打字速度迅速提升。事实证明,出于各种原因,许多求助者更喜欢用语言交流,而不是语音呼叫。“没有条件的线下咨询,线上交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让我们也能沉下心来组织语言,提炼文字,思考最好的引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