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源村的上海丰北水稻种植合作社集中育秧点,工人们正在育秧流水线上忙碌。本文图片均由金山区提供。
如果你种下一半的水稻,你将收获三分。目前是水稻育秧的重要季节。上海市金山区水稻种植户和农业合作社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抓住农时,开足马力,全力推进播种育秧,为今年水稻优质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传送带上,秧盘经过铺土、播种、覆土、洒水等一系列工序,一个接一个排好队。
5月20日上午,位于金山区枫泾镇新源村的上海丰北水稻种植合作社集中育秧点,工人们正在育秧流水线上忙碌。传送带上,经过铺土、播种、覆土、浇水等一系列程序,秧盘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种子放在秧盘上之前,还要经过浸种等环节。在育秧盘里育秧几天后,就可以下地育秧了。”说起育苗的过程,合作社负责人包永华侃侃而谈。从5月初开始,他组织当地10多户村民加紧机械化育苗。目前已有1200多亩苗木移入田间,长势良好。
苗圃地里,工作人员丁传根正拿着铲子巡逻。
“虽然今年有疫情,水稻种子比往年晚到了一些时间,但3000多亩水稻育秧工作没有耽误。”包永华说,这段时间每周都会有农技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保证优质育苗。预计移植工作可以在五月底开始。
新搬来的秧苗还略显青黄,密密麻麻像地毯一样。
苗圃地里,工作人员丁传根正拿着铲子巡逻,边上新搬来的秧苗还略显青黄色,拥挤得像地毯。老丁在这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这里的幼苗,不断地给它们浇水、放水。“与传统育苗方法相比,机械化育苗可以大大缩短时间,节省劳动力,培育的秧苗密度也适中,更适合机插秧。”
这段时间,上海稻寿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学丰和包永华一样,忙着育秧。今年,除了种植500亩水稻,他的合作社还负责为周边农民育秧4500多亩。虽然疫情逐渐好转,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从事农业生产。
目前,枫泾镇新源村1200多亩苗木已迁入大田,长势喜人。
趁着好天气,王学丰也渴望努力工作。“从5月份开始,我这边的苗圃‘流水线’就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育苗。”
从本报金山区获悉,枫泾镇今年计划种植水稻面积约3.64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南粳46和华友14。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