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五月二十五日电(郭佳张晓霞敖艳梅)近一个多月来,旱情在中国农业大省吉林蔓延。吉林省气象局25日通报称,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实施人工增雨,初步遏制了旱情。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播种面积达8600多万亩。5月下旬是吉林省青苗破土的关键季节,抗旱保苗刻不容缓。
据吉林省气象部门统计,4月20日至5月22日,吉林省气温一路攀升,平均降水量(26.5mm)较常年同期偏少54%,列历史同期少雨第三位,大风278次,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左右。
正是在多重打击下,吉林省的旱情开始蔓延。吉林省中西部粮食主产区旱情较其他地区严重。根据近期田间实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综合分析,长春、松原、四平、辽源、白城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短缺。
吉林省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增雨的省份之一,“十三五”期间年均增加降水30亿立方米。然而,增雨的“东风”直到5月24日才到来,地面增雨作业和飞机增雨作业相继展开。
吉林省气象部门在全省各地开展火箭增雨作业,发射火箭348枚,燃烧棒6根。在长春、四平、松原等中西部地区,还通过飞机增雨作业发射了400枚燃烧弹、400枚次燃烧弹和24根香烟棒。
据吉林省气象部门统计,截至25日17时,在自然降雨和跨区域空协同人工增雨的“加油”下,全省平均降水量达11.4毫米。至此,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旱情明显缓解或解除。
预计26日吉林省又将有一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截至记者发稿时,吉林省气象工作者仍坚守在作业点,寻找有利时机继续增加降雨,力争旱情彻底解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