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峡水库已连续开展三次生态调度试验,促进库区粘性产卵鱼类自然繁殖,产卵规模约3亿粒,创历史纪录。
生态调度试验是通过调度手段控制三峡水库水位下降,为库区鲤鱼、鲫鱼的自然繁殖创造适宜的水位和水利条件。
自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已连续9年开展促进葛洲坝下游漂流鱼类繁殖的生态调控试验。长江“四大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产卵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这次生态调度实验不同于以往促进“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实验。调度范围由三峡水库坝下河道改为三峡库区,调度对象改为鲤鱼、鲫鱼等粘卵,是三峡水库首次促进该类鱼类繁殖的生态调度尝试。
▲长江宜昌段采集的鱼卵自然繁殖摄影:汤唯(资料图片)
粘卵产鱼是三峡库区水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卵盛期正好是三峡水库的潮起潮落期。鱼卵的孵化容易受到库区水位变化的影响。如果库区水位下降过快,附着在岸边水生植物等基质上的鱼卵就会暴露出来,从而降低鱼卵的孵化率。如果选择合适的时机,尽可能减少库区水位波动,可以提高鱼卵的孵化率和早期成活率。
2020年5月,三峡水库首次开展产粘卵鱼类自然繁殖生态调度试验。通过控制水位日下降小于0.2m,促进了鱼类的产卵和孵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今年4月至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水温、水文、水力学条件,连续开展了3次生态调度试验,促进三峡库区粘性产卵鱼类的产卵和孵化。
试验期间,累计稳定水位持续19天,其中第三次试验持续9天,每次试验水位总落差控制在0.8米以内。根据三峡库区支流小江和磨刀溪的监测结果,生态调度试验效果良好。
促进库区粘性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完成后,5月29日,三峡水库启动促进漂流性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目前已顺利完成。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调度期间,三峡水库通过连续5天加大出库流量,创造适宜的水文水力条件,促进了葛洲坝下游四大家鱼等漂流产卵鱼类的产卵繁殖。
文/文汇报驻湖北记者钱通讯员杨莉
编辑:赵正南
编辑:范炳
作者:钱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