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丰收在望
“今年我们采用了水稻覆膜机械插秧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成机械插秧和覆膜。”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归来溪有机庄园,三台插秧机正在用新技术在1000多亩稻田里插秧。庄园负责人说,地膜覆盖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这种可生物降解的薄膜在水田里浸泡五六十天就能自动分解。它对土壤和作物无毒副作用,具有节水、节肥、控减农药、提高稻米品质等优点。,帮助实现有机水稻种植。
在安徽,47个水稻主产县新建的120个水稻育秧中心全面投入运行,水稻插秧机、大豆玉米精密播种机等适用机具得到大力推广。夏播力争在6月25日前基本完成。在河北,秋粮产量占60%以上。各地提前在补贴政策、技术培训、农机具物资供应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在大多数地区,小麦收获后立即开始茬播夏玉米和夏大豆。在云南,今年33个重点县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面积达50万亩,在技术模式、品种选择等方面出台了详细的指导意见。目前播种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防治病虫害,促进产量形成。
种了就要管好。在芒播季节,我国南方早稻进入孕穗期,夏管是产量形成的关键。
种植早稻的湖南常德市西湖镇王守村种粮大户吴,最近一直盯着稻田里的陷阱。“你看,这个诱捕器已经抓了近20只虫子了,效果不错。”吴忠说,“今年农业部门专门安排技术指导员帮助田间管理,同时我们免费赠送并安装了二花吴的诱捕器,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减少农药的数量和用量,节省了一笔开支。”
常德西湖管理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谢迪军介绍,今年以来,西湖管理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服务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携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可以通过电话、微信随时解决农民咨询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夏季管理,监测防治病虫害,促进早稻长成大穗。
“从昆虫口中抢食”对确保丰收至关重要。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三农场有限公司,生物预警控制系统不断完善。稻农园工作人员高天骐介绍,使用虫情监测灯监测稻田虫情。将各虫情监测站采集的数据汇集到物联网中心,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科学制定虫害防治和药物控制方案,做到因地施策,对症下药。
“今年以来,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多变,农业有害生物暴发风险高。”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办公室副主任李森表示,预计今年早稻区稻飞虱、纹枯病等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将比去年更加严重。水稻“两迁”害虫和玉米重要迁飞害虫甜菜夜蛾将进一步向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和玉米种植区蔓延。此外,夏季北方降水较多,有利于北方玉米产区玉米螟、玉米叶斑病等病虫害的复发。“中国气象局将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水平,科学研判各类农业病虫害气象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助力农业‘以虫抓粮’。”
日前,农业农村部部署了夏播抗旱促夏管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夏季管理有序开展,落实防灾减灾重点措施。构建蝗虫防治“三区四带”,做好水稻“两迁”害虫跨区域联合监测和协同治理,组织统一防治和应急防治,坚决遏制病虫害爆发。东北地区应以“抢积温促早熟”为重点,加强作物田间管理。南方早稻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加强肥水调控,施好粮肥。中稻陆续返青,要施肥催婚,促进分蘖成穗,搭好丰收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