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纵向来看,豆瓣评分相同的古装剧都在这个级别:《宫中皇后》9.3、《大秦帝国裂变》9.3、《大秦帝国的地平线》9.3、《汉武大帝》9.2、《康熙王朝》9.2、《大明宫词》9.1...除了质感极佳之外,它们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史诗感。
相比以上几部剧,《中国梦》的格局无疑要小很多。
之所以能够拿到8.8,除了营销影响力和粉丝的大力支持,节目还有一个致命杀手锏——同行掀起的。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互相攀比。”在目前的古偶品类中,《梦华录》真的可以担下“一家独大”的风头:没有演技,没有辣眼滤镜,没有柔光美肤打磨,没有塑料特效,没有场景挖掘……
在制作层面,剧组确实很努力。从服务道路到取景、构图、色调,都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江南烟雨,还是繁华汴京,气氛都很饱满。
赵的湖畔茶馆,依水而建,柳树成荫。两三个客人在附近喝茶聊天。远处看起来诗意优雅。
编剧们对北宋历史做足了功课:称皇帝为“官”,在衙门里分官职,横弹琵琶,百姓站在法庭上不跪...
如果非要在制作上挑毛病,那就是武打动作略显夸张,有点“神剧”色彩,相对敷衍。
与制作相得益彰的是剧中的“慢火”。
《梦华录》并没有使用“一见钟情”这种古老的木偶模板,而是让男女主在“不打不相识”中慢慢摸索,互相吸引。这种暗戳比起那些秀恩爱快的,充满工业糖精的古代木偶戏,显然更抓人眼球。
剧中许多无声的场景比有声的更能产生无声的效果。
湘楼送别现场,一袭香衣,影影绰绰,遥望篱笆;一叶荷叶泛舟,默默回首。什么都不说,极限画图眼神已经充满了感情,酥酥的,麻木的。
在重聚衙门的场景中,赵透过人群看见了屏风后面的顾。他们两个只用眼神交流,就透露出了心情的暗涌。
绝对是。[/s2/]
导演用这种点睛之笔,点出古人的情感欲望,具有古风韵味和历史韵味。
遗憾的是,作为一部古老的木偶戏,《梦回中国》仅止于此。
很好,但比实际情况更好。它和真正的古装剧有着明显的距离,却能逼出一群“俗肥俗粉”,成为近期古装剧中最杰出的一部。
它的颜色注定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它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观众的包容和善良,更是因为国产古偶的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