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6月10日电“爱上”沙滩:台商20年黄河情缘。
中新社记者李贵刚李朝青
早上五六点钟,自称“农民”的连万生像往常一样,走进地里除草浇水。
“今年父亲种了1500多亩小麦,几乎天天泡在地里。”女儿连一指着连万生黝黑的脸开玩笑说:“他好像爱上沙滩了。”连万生,1954年出生于台湾省,台湾省傅晶集团董事长。在扎根河南之前,他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公路工程和酒店管理。
2003年,连万生到河南郑州旅游,看到了他从小从课本上学到的中国母亲河——黄河。出乎所有亲友意料的是,正是在那次“黄河之旅”后,连万生决定投身于近20年的黄河滩地建设。
“大家都嘲笑我,问我填黄河要多少钱?”连生回忆说,当时看到的黄河滩地环境恶劣,风大,和他的设想不一样。“这让我感觉很不一样”。
经过深思熟虑和科学论证,连万生花钱对郑州万亩黄河滩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绿色开发。从此,他扎根沙滩,种草种树,改变了严重的沙化状况。
连生回忆说,当时在黄河滩地种植植被成活率极低,有的植物要种三五次才能成活,费了很大的力气。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连万生的不懈努力,沙滩终于变成了绿洲。他还把一些台湾省元素搬到黄河上,建成了600多亩的“日月潭”。
就连万盛与黄河滩的“爱情故事”,也逐渐被亲朋好友所接受。他说:“在台下站久了,我有位置了。所有人都认出了我,我的儿子和女儿也来帮忙。”
如今,年近七旬的连万生已到退休年龄,但他的“黄河情缘”仍在继续。他变身“农民”,在沙滩上种了很多小麦、葡萄、火龙果、黑红薯、黑玉米等特色作物。“我坚信,走生态保护的道路是不会错的”。
成为“农民”的挑战不亚于当初。就连万盛也吃了不少苦头,一度出现选错种子、错过施肥最佳时机等尴尬情况。于是,他专门请了台湾省的专家来郑州指导,通过和河南专家、农业技校的合作,慢慢解决了问题。
在女儿连眼里,连万生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在地里干活,早出晚归,像爱人一样照顾着沙滩。他还赶上了农业科技的潮流,学会了操作农用无人机。“20年过去了,他只是对这个地方有了感情”。
连生道:“不是我没钱,也不是我请不起工人。我会尽我所能把千亩地做好,尽我所能成全中国人的情结,以此来锻炼身体,有成就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