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指挥中心提示,近期申城阴雨连绵,梅雨季频繁,雨量充沛,对交通有一定影响。梅雨季总是伴随着几场暴雨。雨天如何安全出行?需要哪些安全健康防护措施?边肖为你整理了一些笔记,让我们来看看。
暴雨出行保障小贴士
行人用品
1.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预警,关注雨情变化,合理安排出行。
2.当暴雨预警达到橙色和红色时,应立即寻找地势较高的地方和高层安全建筑躲避,尽量不要外出。
3.避免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4.远离工地的临时围墙和山坡上搭建的围栏。
5.在路上看到漩涡喷泉时,要小心避开,因为可能是下水道,井盖被水冲走了。
6.小心确保前面是平坦的,并感受前进的方向。可以用工具探路,比如把长柄的棍子或雨伞垂直插入水中探路。
7.下雨天最好结伴而行。如果有两个人,一个人可以探路,另一个人可以收紧前者。
8.雨天一定要远离电力设备。不要在靠近供电线路的树下或大型广告牌下停留或避雨。不要靠近电源线和变压器。涉水时如感到脚下发麻,应立即停车后退。
9.不要在室外手持金属物体打电话,防止雷击;同时,远离低洼地区、河流、运河,避免水位上涨的危险。
驾驶用品
还有这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注意。
1.房子低洼怎么办?
首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同时,将电源插座和开关移到离地面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如果居住环境在低洼的院落、平房或地下室,可以采取“小围挡”措施对低洼房屋进行加固改造,如修筑围墙、在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水泵进行防护等。
2.在水中行驶时被困车内如何逃生?
如果车辆被积水困住,可根据水位采取以下措施。
进入涉水路段时,及时打开中控锁,防止进水后失灵。如果能打开车门,就赶紧打开车门逃生。
当车辆水位在车门1/3处时,车门可以轻松推开,可以直接开门逃生。
但当水位达到窗户但不高于窗户时,门就打不开了,可以从天窗逃生,或者把侧窗玻璃摇下来。
当车辆沉入水中时,车辆前部会先到达水底,车辆后部会积聚空气体。如果想逃到车辆后方,就利用后方的空气维持生命。深呼吸,打开车门或用安全锤等硬物砸碎车窗逃生。
除了以上的指导方针,需要注意的是,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还需要及时了解救助渠道。自救+求助,是安全和避险的双保险。
暴雨过后要当心这些疾病。
1.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暴雨过后,尤其是洪水或内涝时,肠道传染病,包括伤寒、菌痢等肠道传染病,是最常见的。
常见症状包括发冷、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其中大多数是由于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引起的。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和饮水安全,避免饮用生水,一定要烧开后再饮用。
(2)食物一定要洗净煮熟,水果食用前一定要仔细洗净。
(3)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4)一定要注意个人手部卫生,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5)不要对发烧、感冒等症状掉以轻心,要及时就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2.湿疹和皮炎等皮肤病
暴雨后常出现的传染病有手足浸渍、湿疹、夏季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病。大多是皮肤长时间接触污染水或环境污染造成的。
[预防措施]
当你全身湿透或被雨水浸泡后,记得做以下事情:
(1)尽快冲洗并擦干,尤其是腋下和腹股沟下方。特别注意你的脚。在清洗之前,将它们浸泡在1%的盐水中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