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温“烤焦”,南方暴雨“占领”——
“南涝北旱”6月,是什么原因
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之后,6月22日的北京,雨水轻轻地将气温摇了下来。但这一点点凉意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23日,艳阳高照,北京气温立马飙升至36℃。
但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40℃的气温,以及70℃的地表高温相比,已经相形见绌。在河南许昌,连日高温导致当地水泥路“热断”。这几天北方就像铁板烧。然而,在南方,情况就不同了。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华南、江南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珠江流域117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6月15日,广州中心城区出现百年一遇的高潮,市内客运线路全部停运。网友说广州变成了“广州”。
对于“北方高温+南方暴雨”的模式,网友们觉得南北方的晴天和雨天并没有互通,感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夏天。“南涝北旱”,这个6月正常吗?为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学家胡晓、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学家周冰、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徐小凤。
记者:北方六月“烤焦”正常吗?是不是提前了?
袁媛: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区域性高温实际上并没有来得更早。相反,5月到6月上半月,冷空气比较活跃,北方地区总是很凉。但6月15日后,我国华北、黄淮地区出现区域性高温事件。
张涛:在这个季节出现这种高温天气本身并不罕见,但对于这些出现高温的地区来说,这是一种异常情况。比如华北黄淮很多地区,包括山西很多地区,最高气温都超过了历史同期极值。以后会不会出现这样的高温天气还不好说,但是全国范围内都会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真正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还没有真正从正常气候开始。比如江南最典型的高温干旱天气,一般在7月份到来。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高温,比如东北、华北北部的高温天气,并没有真正开始。
记者:这一轮高温天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袁媛:6月以来,黄淮地区对流层低层水汽条件出现偏差,大部分地区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降水偏少。特别是6月15日以后,黄淮地区的上空受高压脊控制,下行气流造成明显的增温效应。同时,由于白天太阳的短波辐射,加上大气干燥,地面正在迅速升温。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当地天气炎热。
未来一段时间,北方的高温会逐渐减弱。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后,副热带高压将主要控制江南、华南中东部地区,南方高温开始发展加强,可能出现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
胡晓:这次高温天气主要是受高压脊东移影响,导致北方很多地方晴热少雨。另外,由于白天太阳的短波辐射,天气干燥,有利于地面温度的逐渐上升。然而,显著的高表面温度主要是由强烈的太阳辐射引起的。
记者:今年极端高温会更多吗?
袁媛:预计盛夏(7-8月),华南地区可能出现一次长时间高温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江南中东部、华南中东部等地。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要特别关注极端高温的发生及其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能源供应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供电保障等防御措施。
记者:为什么今年夏天南方的强降雨这么多?
周冰:今年我国南方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华南、江南一个多月来稳定,部分地区30天中有28天都在下雨。5月以来,华南、江南等地已出现10次降水过程。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5月1日至6月15日,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一方面,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大气环流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强,导致对流活动增强,降水效率提高,降雨量增加。另一方面,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和今年中国雨季提前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季风环流引导的西南水汽输送较强,副热带高压相对稳定,有利于西北太平洋水汽的持续输送,影响我国中南部。
此外,在水汽条件丰富的情况下,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增加,我国东部地区冷空空气活动频繁。特别是6月份以来,东北冷涡更加活跃并向南发展,导致冷空气空影响我国江南至华南地区,共同导致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