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
是不是很容易原谅最亲近的人的伤害,伤害的成本很低?
所以是一次次的受伤,一次次的后悔。
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对孩子伤害最大。
接受孩子情绪的前提是父母能够调节孩子的情绪。
你会发现,在父母制定的很多规则里,孩子是不能哭的。
因为哭不好。
因为哭会让大人难受。
后一个原因更大。
以前看到儿子就生气。他好好的为什么会哭?
哭能解决问题吗?你为什么哭?
有时候他们会说,别哭了,我好无聊。
但我为什么会不安?
心理学上提到,每个成年人的内心都同时藏着父母(parent)、大人(大人)和孩子(child)。
当我们亲密地抱着宝宝,看着他们安详地入睡,我们感到很满足,觉得可以把一切都给眼前这个小家伙。毕竟他是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需要给他们无私的全心全意的爱。
这个时候,我们就是爱孩子的父母,就像当年父母爱我们一样。
孩子也聪明,然后亲子关系会很亲密。
当我们面对危险的时候,总能冷静应对,给孩子一些生活上的指导和建议,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生活,和他们分享生活经验。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这是我们平时与人交流最基本的方式。
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很融洽。
但是当我们被孩子的行为激怒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变得焦虑,我们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像我们小时候,被批评的时候流泪,被拒绝的时候泼洒。
所以心里会有一种挫败感,会有一种不知所措的失败感。
因此,父母会对孩子的哭闹感到紧张、排斥和厌恶,于是变得不可理喻,表现出冲动的特征,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就像一台机器已经启动。
孩子的哭声启动了他们的情绪怪兽。
如果在那个时间或者那个点,父母自己也焦虑或者忙碌,更容易失控。
我们经常用吼和骂来发泄情绪,震慑孩子,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因为我们没有耐心跟孩子好好说话。
我只想尽快摆脱这种失控的状态,尽快让孩子走上正常的轨道。
这时,我们心中的“孩子二重身”就出现了。
可以说,我们暴躁的状态大部分是被自己的孩子控制的。
作为父母,无论我们有多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总是被坏脾气所控制,就无法让孩子得到爱。
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和爱,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漫不经心的男生,他们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和接纳。
情感的平和稳定会带来健康的亲子关系,我们会有机会进入孩子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编辑:王兴
编辑:唐
转载:养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