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前夕,盼了两年多,74岁的老人高琳琳再次搬进了他生长的曹杨的一个村子。现在,住房面积更大,房间更明亮,厨卫独立,楼道更干净。
曹杨村,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村,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这里曾是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聚集地,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然而,在岁月的洗礼中,住房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局促的房间、狭窄的走道、公共的厨卫、密密麻麻的电线……
2019年开始的一项“旧房彻底改造”工程,让这个老旧小区重现辉煌。
☆矛盾与声音☆
74岁的老人高琳琳见证了曹杨一个村庄的辉煌。当建筑和人都在变老的时候,居民们多年来一直期待着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变。
“我4岁的时候,随父母搬到曹杨的一个村子。我被认为是第一个住院医生。当我搬到这里时,我敲锣打鼓。非常热闹。”高琳琳说,曹杨村建于1952年,砖木结构,有48栋两层楼房和167个单元。首批1002户绝大部分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时代在发展,住久了,房子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几个家庭甚至三代人挤在一个20平米左右的小房间里。厨房和浴室由公共区域的几个家庭共用。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不得不出去上厕所。楼道里也堆满了居民自己家里放不下的杂物。他们不时看到蟑螂和老鼠,外墙上缠着蜘蛛网一样的铁丝。”
高琳琳回忆说,在2019年曹杨一村启动旧房全面改造之前,她一直觉得尽管“小修小补”了很多次,居住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019年7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旧区改造时强调:旧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使命感,努力让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们更加幸福。
☆转型与变革☆
五年来,上海加快推进旧城区和旧住房项目改造,改造方式多样,成效明显。一批老住宅小区的居民等待多年,告别了“厨卫共用”、“坐厕”、“蜗居”的日子,有的人甚至住进了电梯房。
高林深有感触。2022年1月,当她和妻子搬回曹杨一个崭新的村庄时,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大大增强。“现在,我们的房子大了一点,房间干净明亮,住得很舒服,厨房和卫生间都是独立的。晚上不要跑出去上厕所,楼道宽阔整洁,蟑螂老鼠都没了。”
这个改造真的让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花了很多心血,无数次的讨论和踩点。设计师与住户一对一沟通,每户都有方案。
考虑到曹杨第一村为优秀历史建筑,房屋外部采用“恢复建筑原貌”的方式进行保护和修缮,而房屋内部则通过将北面的内天井和外墙延长2.65米进行改造,每户家庭使用的卫生间和厨房都围在套房内,平均每套房增加使用面积约4平方米。根据每户的需求,设计师还对房子的内部细节进行了微调,为以后的装修做了铺垫...
如今,许多居民已经搬回曹杨的一个崭新的村庄,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接下来,曹杨新村街道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合力,继续推进城区的有机更新。在实现居民“安居梦”的同时,继续提升城市区域的功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