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食看似只关乎餐饮,实则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商业环境。相信随着餐厅的有序恢复,实体商业也将迎来消费恢复期。
中午时分,沉寂已久的丛饭店变得热闹起来。餐厅即将重新开业,大家都很兴奋。
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场景。丛餐厅是一家走中档路线的本地餐厅。疫情以来,三家店都没有做过外卖。老板说,第一,食材的进货渠道还没有完全恢复;其次,不是所有餐厅都能做外卖。
料理创始人李聪说,“比如我们的葱油面,送到家的时候变得黏黏的,变成了饼,影响了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炸鳝糊。家里冷了怎么吃?”
尽管困难重重,但20多名员工和老板都留了下来,就等着这一天的早点到来,恢复在大厅吃饭。
李聪说:“(员工)不上班会发基本工资,正常上班会发正常工资。我们的盈亏平衡点是一天18000英镑。我做2000或者4000都没用。如果做不到,越做越亏。”
即使是适合外卖的快餐店也期待着恢复内部用餐。餐厅里这家丰盛的越南面馆,中午能有一万多的营业额,但老板也说不赚钱。这家小型快餐连锁店的5家门店都做外卖,但外卖只占总营业额的30%,而人工、物业、水电都在跑,成本高,回报低。另外,外卖平台还要抽取高额佣金。
越南大发粉的创始人陈亮说:“佣金太高了。我们很多平台基本都收20%的佣金,这是不错的餐饮利润。我觉得15%到20%已经很不错了,也就是说把利润全部给外卖平台。”
经过几个月的苦苦支撑,恢复食堂的喜讯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上海知名餐饮品牌永福,旗下拥有12家中高端餐厅,员工超过1000人。在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双重压力下,餐厅也尝试外卖,但外卖量不足日营业额的5%。创始人翁勇军回忆说,6月,郭进中心的一家商店获准开业就餐,客流很快恢复,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永福创始人翁永军说:“第一天大概就是最初的那一天。当时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可以是40%左右,到第四天已经恢复到80%,说明大家都有这个需求?有这个需求。”
对于期待已久的干饭人来说,大厅恢复用餐的消息一出,他们都非常激动。
市民说:“我准备29号冲。长期不会去火锅店吃饭,终于准备好吃了。”
市民激动地说:“毕竟我已经两三个月没在饭店吃过饭了。我非常期待。我希望那些受欢迎的餐馆不会像以前那样拥挤。每个人都应该配合防疫的结果,以保持这种胜利的果实。”
根据相关防疫要求,餐饮企业也开始做好恢复用餐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场所编码,进行消杀,调整座位,制定应急预案。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沈一峰说:“守好门,管好人,保持距离,清场,别忘了,迎接烟花归来,疫情防控绝不能放松。”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上海的餐馆又开始忙碌起来。随着饭堂的有序放行,我期待着城市的烟火,一点点回来。
选稿: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