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建平董鑫
通讯员史道志吴项峻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二楼的客厅。夏至时节,69岁的郭金福正和妻子躺在兴化鲍忠镇大纵湖村的新沙发上,开心地看着电视。“从平房搬到新家,环境更美,出行更方便。出门一会儿就到了大纵湖景区。”老郭掰着手指,数着周围的变化。
老郭曾经居住过的大源社位于鲍忠镇的东北部,与镇中心区没有路桥相连。唯一的道路是东南部大邹镇的吉梗村,但它也被省级水道上官河封锁。村民只能“一船”出行。虽然后来镇上修了路,但是因为太窄,村民出行还是不方便。去年底,兴化市层面协调大源社村民整体搬迁,镇财政拿出1400万元新建安置房。镇政府还请专业机构设计,圆了大源社村民多年的“安居梦”。
近年来,兴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富民、惠民、保民。“人民的事比天还大。”兴化市委书记方杰表示,将为人民群众办好“重点事”,成就一件民生“喜事”,把幸福兴化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希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20大胜利召开。
“你家门口的大医院,太好了!”在兴化市中医院南亭路成功完成食管支架植入手术的林涛竖起了大拇指。林,家住市区昭阳街,常年在苏州工作。去年7月,他在苏州一家医院被确诊为食管肿瘤,接受了放疗和化疗。春节过后,本想在苏州继续治疗,却被疫情打乱了计划。今年5月,他来到兴化市中医院南亭路院区就诊。医生诊断为食管气管瘘和肺部感染,需要植入食管支架。无独有偶,新的院区引进了新的设备,让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做好“关键事”,托起群众的“稳幸福”。去年7月召开的兴化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打造系列民生品牌,积极实施兴优教育、兴好医生、扶老助老、兴益帮扶、促善治等工程。
去年,兴化坚持财力向民生和基层倾斜。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100.38亿元,占80.3%;稳步推进“双减”政策,全面实施课后服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所,兴华中学新校区正式启用;建设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中医院南亭路院区正式运营,创建省级和泰州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设37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100%覆盖,整合26个部门物化运行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建成了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群众安全感居泰州首位、全省前列。
兴化板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同建在张庄新苑小区出入口改造工程上喜气洋洋。“小区只有西门一个出入口。由于规划不合理,车辆进入小区需要‘借用’一段非机动车道,不仅加剧了道路拥堵,还存在安全隐患。”徐同建告诉记者,居民将此事反映到“我的兴化”民生互动平台后,在兴化市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的牵头协调下,最终达成了张庄新苑小区出入口改造意见。
一个民生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成为解决人们“忧”与“忧”的高效方式。今年以来,“我的兴化”民生互动平台共受理工单2658件,办结率100%,有力促进了全市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织密民生保障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兴化市市长阴军表示,将以情怀和责任投身于富民、惠民、保民生,扎实推进“因你而富”系列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建设幸福兴化,汇聚“因你而富”的向心力。
编辑:戴宇阳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建平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