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老兵集体婚礼就选在5月20日,取谐音:我爱你。
听到这个消息,县城卡罗琳婚纱影楼主动提出,免费为7对新人化妆,提供婚纱。当地不少群众主动提供婚车,他们把自己家的小轿车洗得干净锃亮,早早地开到影楼门口,排成一条长长的车队。
修眉,擦粉,涂口红……7位“新娘”身着洁白的婚纱,打扮得漂漂亮亮。不少老兵第一次看到,和自己风风雨雨、同甘共苦大半辈子的爱人,是这么光彩夺目。
化妆完毕,老兵夫妇乘坐婚车,穿旅游大道、过沭河公园、上最美廊桥,经过莒县最美的景点,来到了古城。路上行人纷纷驻足观看,竖起大拇指说:“这是莒县最美的婚车队!”
上午8点整,在庄严的婚礼进行曲中,7对退役老兵夫妇一起步入婚礼现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近60岁,年龄最大的80岁。
婚礼——
你保卫国家,我守候你
老兵挽着爱人,爱人手捧鲜花,穿过古城北门的石板路。
在他们身后,是座气势宏伟、厚重大气的建筑——拱辰门。拱辰二字,取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拱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寓意“拱卫北辰,四方归位”。
走出城门,伴着喜庆的音乐和掌声,粉色花瓣纷纷扬扬地飘洒起来。
这些老兵们,都曾经抛家舍业、扎根军营,守护安宁。他们,当得起这份荣耀,更值得人们尊崇!
莒县历史悠久,是沂蒙革命老区县之一,有着参军报国、拥军支前的光荣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莒县2万多人参军参战,32万余人参加了支前,3549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目前,莒县有3000多人在部队服役,各类优抚对象近8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兵员大县、优抚大县。
以身卫国者,国家不会忘记。举办集体婚礼,让老兵们如愿以偿。
婚礼现场,在喜庆的锣鼓声中,拍婚纱照、迎亲车队、礼花气球,一样不少;戴戒指、发喜糖、同吃一根“宽心面”,程序俱全。“新人”们脸上带着笑,眼里泛着光。
老兵贾孝国用筷子挑起一根宽面条,送到爱人徐传竹嘴边。当年的酸楚,顿时在徐传竹心中烟消云散。
1993年10月,婚期临近,贾孝国突然接到命令要随队执行某重大任务。他给家里发去一封加急电报:部队任务紧急,不能回家完婚。
收到电报,双方父母傻了眼。怎么办?沂蒙老区民间有个习俗,婚期已定,不宜更改。为图个吉利,只好让贾孝国的妹妹抱着大公鸡,与徐传竹举行了婚礼。
婚礼当晚,徐传竹望着跳跃的烛焰,眼含泪水,一夜未眠。第二天,她给贾孝国写去一封信:“俺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这辈子跟定你这个当兵的了!”
旧时光的爱情,和现代相比,也许少了些轰轰烈烈,但对踏实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随,丝毫不少。
1969年年底,一个人的婚礼过后,田光兰决定到部队找丈夫胡东涛。她辗转千里来到部队时,丈夫还在外面战备拉练。当晚,战友们在拉练附近的苹果园里,找到一间废弃的棚子。
找来几块砖头,垫起铺板,借来铺盖,窝棚就成了他俩的新婚“洞房”。
天寒地冻的天气,透过棚子的缝隙,是满天的星辉。
正因为岁月的长河不停流动,往日时光才有特殊的光华。婚礼现场,聆听老人的故事,现场的观众无不感动。
从物资匮乏的年代走向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从青春韶华走向鬓角落霜,如今他们都已儿孙满堂,沉积心底多年的遗憾今天终于得以弥补。一位观众说:“你保卫国家,我守候你,一辈子很长,等你又何妨……”
承诺——
爱,因为诺言而永恒持久
71岁老兵贾坤兴用粗大的手指,捏着一枚闪光的戒指,戴到爱人刘庆芳左手的无名指上。
贾坤兴当了几年铁道兵。凿山开路、铺石架桥,让他的性格像石头一样硬。当年,婚期临近时,他还正和战友手握钢钎,抡起大锤,向深山发起一次次冲锋。
圆戒指,是对圆满的期盼,也是对承诺的固守。尽管皱纹爬上了老兵的脸,爱人被生活打磨过的手,也变得有些粗糙,但牵手时的承诺,任凭风雨、经年未变。
从成为丈夫那天起,老兵就对妻子信守着一份承诺。尽管曾因使命在肩缺席婚礼,但他们用一生的守护兑现誓言。
返乡后,夫妻二人终于团聚。贾坤兴把对妻子的亏欠,用加倍的关爱弥补。两人感情和睦、勤俭持家,家庭生活温馨和谐,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