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阳光下,老城厢的文庙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好不热闹,或是捧着一杯刨冰、或是端着相机,太多的人想再看一眼老城厢改变前最后的样子,记录下这个盛夏老城厢最真实的模样。随着蓬莱路地块的生效和陆续搬离,在这片承载了无数上海小囡童年记忆和烟火气的老城厢,那些大家熟悉的老店、网红店将何去何从?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开了15年的胖子面馆
“侬晓得格家胖子面馆,搬到啥地方去了?”
8月1日下午,正在文庙路、半径园弄附近采访的记者,竟然被陌生路人问倒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如此被吃客心心念念,作为胖子面馆老板的郑行自然心更急了,“合适的店面不大好找,这几天,我们全家都在黄浦区物色,争取9月就把新店开出来。”
在文庙路上,开了15年的胖子面馆可谓“赫赫有名”。价格亲民、食材新鲜、分量十足,小小的店面吸引了众多食客远道而来“拔草”。“阿拉最招牌的就是大肠面。”老板郑行告诉记者,为了要把这碗面做好、做出腔调和名气,他甚至连续试吃了三个月的大肠。“各个批发市场都去,不同品牌的大肠买回来比较,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款来自山东的大肠,口感好,烧出来咪道香,完全符合上海人的要求。”
开面馆前在五星级酒店当了六年大厨的郑行,不仅对原料讲究,对调味料也同样考究。“阿拉吃面,不仅吃起来要鲜,而且吃好以后,嘴巴不会发干。”原因在哪?“从不用味精,家里用啥调味料,我们就用啥,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15年来,郑行对那碗面的高品质要求,让不少食客成了“忠粉”。所以此次面店关门后,不少人还是慕名而来,想再确认下最新地址。
“舍不得!面店可以重新开,但这里的人再相聚也许就很难。”从小在南市区长大的郑行,对这片区域感情很深。平时,生意忙不过来时,邻居不用叫就主动来帮忙收碗;早上进完菜,葱没人拣,阿姨爷叔都会过来一道弄。
“这就是老城厢里特有的人情味,即使坐在门口一句话也不说,也会有人看到侬热,马上奔回屋里,端来一碗刚刚烧好的绿豆汤。”百年文庙路上,这里的人情味,远远比你想象中更浓郁。
闭着眼睛点都不贵的火星炸货铺
“老板,105号单做好了伐?”
“老板,98号单快一点!”
在记者采访的1个多小时里,文庙路上的火星炸货铺里,不断有快递小哥来取货,生意仍然非常火爆。
来自安徽的盛映红,在文庙路上开店已经二十多年了。刚开始做炒菜生意,后来改行做烤串。“脆皮年糕、香酥鸡、可可牛奶都是我的最爱。”当天,已搬去宝山的史小姐,打包了很多,准备带回去和朋友们分享。“我在敬业中学读书的辰光,每天放学都要来这家店买点吃吃。“吃饱回到屋里就要讨妈妈骂了,因为夜饭吃不下了。”史小姐笑着回忆,本来刻把钟就可以到家的,每天放学,文庙路上吃吃逛逛一个小时也回不了家。
“侬闭着眼睛点,吃得老饱了,也最多100块左右。”史小姐对火星炸货铺的各式菜品价格更是如数家珍:年糕3块、耦合4块、鸡大翅7块、鸡腿8块、鸡柳10块三两……多年不涨价,实惠又咪道好,让史小姐们越吃越想吃。
“我们也快搬了,想尽量留在黄浦区。”老板盛映红穿着一个围兜,里里外外忙不停。这些年,他收获了不少食客的信任与口碑,虽然要离开,但他还会老店新开,把这老式味道传承下去。
满嘴桂花香的弄堂口刨冰
灼热的阳光下,漫步在文庙路上,来一杯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刨冰是很多市民游客的必选。而开在半径园弄弄堂口的晴天刨冰店,这几天,日均都要卖1000杯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