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开启“吃瓜”自由
自西瓜传入后,中国人对它的探索就从未停止。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相持阶段。此时的黄昌贤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心系祖国命运的他,成功利用植物激素首次培育出无子西瓜,轰动生物学界,后被人称为“无子西瓜之父”。
年轻时的黄昌贤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西瓜、甜瓜总面积不足百万亩,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低,品种少。但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从事西瓜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有了大幅增长,先后培育出了优良新品种60余个。
1984年,西瓜育种专家吴明珠在第二十四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品种,于是她便把这种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自此,质优价廉的8424西瓜迅速在各地生根发芽。
除了培育良种,吴明珠还让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可种,加速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已连续30余年成为世界上西瓜、甜瓜种植面积最大、栽培品种与产量最多的大国,并拥有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门类最全的西瓜、甜瓜专业科技队伍。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中国西瓜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外国人对西瓜的兴趣似乎并不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外国人较少吃西瓜,主要是因为品种少、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而我国仅“十三五”期间,选育的新品种就超过50个,在外观品质、含糖量、耐贮运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并且在中小果型上也有所突破,因此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更大。
至于未来,我们会吃上更好的西瓜吗?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