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居家生活

乡村振兴在行动|鄂西山区小山村收获丰收的种子

常驻编辑 居家生活 2022-08-15 乡村   山区   小山村   种子   鄂西

新华网武汉8月14日电(肖进安、张潘)在鄂西山区来凤县,有一处水稻制种基地。基地收获的水稻种子,行销湖北省内及四川、江苏、福建等地。金黄色的种子不仅让当地村民致富增收,也为粮食安全贡献着一份力量。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仲夏时节,来凤县三胡乡安子堡村桐子林的水稻田绿意盎然,秧苗长势喜人。这里的水田种植的不是普通的水稻,而是制种水稻。来凤县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的这片水稻田,大约有十来亩,不同的田块分别插着写有“晶两优534”“成优1479”“深优9716”“旌优312”“川谷优538”等字样的牌子。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安子堡村党支部书记伍小英介绍,这里共种植了10个品种的水稻,4月份开始栽植,目前正处于灌浆期,即将迎来成熟收获期。这些品种大多数是中稻品种,属于高产优质稻种,适合长江上游、武陵山区、恩施州等多个地区栽种,一些品种在外地试种平均亩产超过了600公斤。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为来凤县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的水稻田,不同的田块分别插着写有“成优1479”“深优9716”“旌优312”等字样的牌子。新华网 肖进安 摄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安子堡村曾经是来凤县4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389户1393人。村里有耕地面积1330亩,林地面积7500亩。当地人除大量种植藤茶外,还种植水稻。年龄大一点的村民说,这里气候独特,不少人尝试过水稻育种,村里大约有40余年的水稻制种历史。不过,因为缺少技术,产量偏低,水稻制种并未形成产业。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2016年,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与安子堡村开展结对帮扶。帮扶队员发现安子堡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耕地肥沃、四面环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水稻制种的天然之地。安子堡村村支“两委”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后,决定把水稻制种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为航拍湖北省来凤县三胡乡安子堡村桐子林的水稻田。新华网 张潘 摄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水稻制种有一定技术含量,规模经营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村支“两委”找到本村村民、担任县科技特派员的伍发明,由他牵头在村里建立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带领村民制种致富。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伍发明有10多年水稻育种经验,他在村里成立了富民种业产销合作社,实行水稻制种“订单农业”模式,即合作社提供资金、生产种子、种植技术、回收种子,统一技术流程服务,统一农资采购服务,统一良种收购、销售服务,与社员“风险共担,利益共存”。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保证富民种业产销合作社的生产计划,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协调中种集团湖北分公司、四川绵阳种业公司、江苏金土地种业、福建科荟种业等企业到来凤订单生产水稻种子。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种业司还协调湖北省种子管理局为合作社添置了20万元的种子检验设备,保障种子质量。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转变制种农户思想观念,提高生产技术,开扩种农眼界,村里在农业农村部种业司的支持下,筹措资金10万元办起水稻良种培训基地图书室,举办科技培训班,带领村民到湖南怀化、四川绵阳等地参观学习。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的大力支持下,安子堡村攻克了稻瘟病防治的生产技术难关,并制定了常规稻育种相关生产技术标准。经过几年精心研究、大胆试验,基地成功研制出全新水稻制种品种“富优28号”,得到粮种公司和市场认可。随着水稻品种逐代选优、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基地水稻制种亩产量从200斤突破至400斤,最高达500斤,品种质量、产量得到大幅提升。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村民向开金是一名党员,也是村里的制种大户,他从事水稻制种几经波折。2011年春节过后,他邀约村里多户村民开始试种水稻良种育种。由于技术不过关,产量低,收入一般,不得不继续出外打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驻村发展基地后,他又回到村里制种。2019年,他制种23亩“宜优863”水稻,挣了13万元。最近几年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今年种了80亩,收入达到30多万元。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翁成兵是安子堡村另一个种植大户,2021年他承包了80亩田种植杂交制种水稻,收入超过30万元。今年翁成兵种了120亩,收入预计超过50万元。觉得制种越来越有搞头,翁成兵准备邀约其他人在县内其他地方制种水稻,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zPI拜客生活常识网

伍小英介绍,安子堡村水稻制种平均每亩收益达到了5000元,水稻制种带动全村56户、周边村91户村民走上致富路,参与制种的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未参加水稻制种的农户除获得流转土地的费用外,在合作社务工也有一定的收入。

相关阅读:

  • 谷里在哪里(谷里最美乡村)
  • 三农指什么(乡村振兴论文)
  • 整个朋友圈都在露营的假期,你过得如何?
  • 浙江乡村改造案例(二)
  • 乡村闲居其五:田园风光
  • 我们正青春丨我们的样子
  • 土地是乡村人的根,土地没了就是根死了吗?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柚子变身“黄金果”:浙江海
  • 燕山深处奏响乡村振兴曲
  • 二十三年的守望——记乡村残疾人体育教师刘海兵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