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给新疆阿勒泰带来降雪的冷空气,终于快到上海了。从今天(23日)起,上海正式进入“处暑”节气,古语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上海也十分应景,从明天起正式退出全国高温群聊,开始逐日降温。
这股冷空气十分强劲,只是一路南下消耗了不少实力,对上海的影响虽不会像北方那样“一秒入冬”,但总算能把大家从极端酷暑中解救出来。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申城明起至少有9天跌破35℃高温线,最高温将从今天的39.7℃一路跌到31℃。
今天下午,申城提前迎来一波“退烧雨”,瓢泼大雨浇灭了持续攀升的高温,大风黄色、雷电黄色、暴雨橙色预警高挂。主要降水出现在中心城区、浦东、闵行、奉贤,在各个自动气象站中,以中心城区老西门雨量最大,达到92毫米。截至发稿,上海防汛防台三级应急响应行动信号还在维持中。
从目前预报来看,未来9天的雨水也不会少。明天,申城有阴到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周四、周五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申城有一次较明显天气过程,并伴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雨量分布不均,最大小时雨强30到50毫米;从周末开始,阵雨或雷雨也会频繁到访,早晚体感舒适。
这波降温和台风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昨天,今年第9号台风“马鞍”和第10号台风“蝎虎”接连生成,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的路径,这两枚台风都不会直接影响上海,也不会带来风雨天气。不过,两枚台风一枚向左转,一枚向右转,在南北左右多方夹击之下,副热带高压不再强大到不可动摇,导致高温范围和强度明显缩减。当然,台风只是降温的其中一个因素,冷空气和降水的作用不可或缺。
随着冷空气渗透,全国自北向南逐步退出高温群聊。明天开始,包括上海、武汉在内的江汉江河地区率先摆脱极端暑热,随后是浙江、江西等地。高温决赛圈选手只剩下四川东部到重庆一带,高温天气可能要到29日甚至30日以后,才会有所缓和。
高温还会反扑吗?气象专家表示,“处暑”节气,上海天气慢慢由热转凉,早晚可现凉意,但未必会告别高温天。根据上海徐家汇观测站近150年的观测数据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年份在“处暑”节气仍有高温出现。其中高温天数多寡差别较大,有些年份仅出现1到2天,有些年份则多达10天以上。近十年来,上海“处暑”节气的气象灾害预警主要是雷电、暴雨、高温、大风和台风。重点需要防范雷电、短时强降水这样的强对流天气。
回想起来,这个夏天热麻了。在暴雨袭击下,申城今天依然拿下了最热“处暑日”的称号。截至今天,申城已经诞生了7个不低于40℃的极端酷暑日,位居历史第一;创下史上唯一的8月中上旬高温大满贯;今年已经诞生了49个高温日,目前位居上海150年气象史的第二名。
那么第一名是什么样的?根据记载,上海高温出现得最多的一年是1934年,一共诞生了55个高温日。根据上海市气象局史料,从1934年6月开始,三波高温袭击申城,6月25日到7月15日,持续21天;7月25日到8月6日,持续13天;8月10日到8月28日,持续19天,差不多是一月来一次、一次半个月的节奏。其中37℃以上的酷暑日达到34天,此外还出现了2天40℃以上极端酷热天气,40.2℃的极端高温纪录保持到2013年才被打破。
当时,上海还没有空调,电扇也是稀罕物件儿,极端酷热天气变成了一场灾难。《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上海卷》就记录下了当年的情况:“夏,高温酷暑,雨水特少,六至八月总雨量不足100毫米,只及常年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大旱成灾。河床干涸,内河被迫停航。农田、土地龟裂,禾苗枯萎,秋收绝望,粮价顿被抬高。从六月一日人夏至九月中旬结束,夏季长达一百十二天,七、八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分别达36.1℃和35.7℃,最高气温≥35℃温日达五十五天,七月十二日极端最高气温40.2℃,为有仪器测气温以来,历史之最高值,其大热干旱为上海罕见之。医院病人每日逾千,时疫流行,死者甚多,仅七月三日即有七人中暑倒毙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