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居家生活

安徽南陵突发雷击事件致两死两伤 大数据揭秘哪里最易遇雷

常驻编辑 居家生活 2022-08-27 南陵   安徽   最易   事件   数据

近期,安徽南陵一广场突发雷击事件致2死2伤、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一对新人拍婚纱照时新郎遭雷击死亡……目前,我国仍处于雷暴高发期,雷暴会影响飞机起飞、引发火灾、击中行人并造成伤亡。我国哪些地方雷暴最频繁,何时最活跃?一起来看。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雷暴是怎么形成的?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雷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由于积雨云的强烈发展,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6月5日凌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出现雷雨,闪电划破长空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全国雷暴地图看哪里最易“遇雷”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气象上,一个观测站听到雷声的观测日就计为一个雷暴日。中国天气网研究了1981年至2013年我国各地雷暴日数的大数据发现,我国南方比北方更容易发生雷暴,山区雷暴日数多于平原。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雷暴地图可以看出,我国发生雷暴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南部、海南、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的部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70天以上,局地超过100天;云南大部、广西西部和北部、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数在50-70天之间。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浙江大部、安徽中南部、湖南、重庆、贵州、四川西部和南部、山西、北京、河北北部、吉林、青海东部以及新疆西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数为30-50天之间。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以及黄淮平原一带为雷暴频次较低的地区,年均雷暴日数不足30天。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易遭遇雷暴城市排行榜出炉 海口领跑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省会级大城市中,海口、广州、拉萨、南宁、昆明等地比较容易发生雷暴,最高的海口年均雷暴日数达到83.6天,几乎每4天就会发生一次雷暴天气 。广州、拉萨以73.1天和69.1天紧随其后,位列二三位;乌鲁木齐、西安、银川、兰州等地“闻雷”概率较低,最低的乌鲁木齐年均雷暴日数不足5天。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雷暴偏爱夏季“打卡” 七月午后最高发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生雷暴的时间早晚不一。就全国平均情况而言,雷暴发生频次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为高发期,冬季极少发生。冬季“闻雷”概率之低,甚至可以从古诗词中找到印证,汉乐府民歌《上邪》中就有“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诗句。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逐月雷暴日数分布看,我国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其中7月为最高峰,达8.5天,基本上每4天就有一天可能出现雷暴,而11月至次年2月全国几乎无雷暴出现,平均日数不足0.5天。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我国雷暴发生的高峰主要在6月至8月,这与对流天气关系密切。此时,南方夏季风爆发后,暖湿气流更加强盛,对流天气也更容易出现;在北方,受东北冷涡频繁活动的影响,华北、东北一带的对流活动增多,雷暴日数也就多了。9月份以后,我国东北、华北的雨季结束,雷暴发生日数明显下降;在南方,随着西南季风撤退,暖湿气流衰减,气温下降,雷暴发生概率也迅速减少。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天之中,我国各地的雷暴发生时间一般集中在午后到傍晚,15时至17时为最高峰。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97年至2006年这10年间,雷灾事故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典型的单峰型,13时开始快速上升,15时至17时达到高值,16时达到峰顶,占比17.1%。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国天气网提醒大家,通常空旷地带、山地、阳台、屋顶、树下、敞篷船等地点比较容易遭遇雷电袭击,雷雨天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在家等待雷雨结束。雷雨时刚好在室外的朋友,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可以就近选择商店、饭店等建筑物进行躲避,不要接打电话、接近电力设备等,避免遭遇雷击。w9v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王大雷:当年15岁的我要20万欧元转会费,因此无缘转会里尔
  • 北青:国安找到进攻说明书,3名球员贡献赛季首球
  • 「雏凤有约·青春向党」赏家乡美景
  • 郑智:郜林于汉超都想帮广州队渡过难关,有条件了会有更多
  • 大连人官方:得到谢晖认可,两U19小将熊国宏、赵佳楠上调
  • 人生感悟:想开,看开,放下
  • 安徽外国语学院怎么样(安徽外国语学校好不好)
  • 安徽三联学院怎么样(安徽三联学院有必要读吗)
  • 安徽医科大学怎么样(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怎么样)
  •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安徽工程大学含金量)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