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明村有这样一个“神秘组织”,他们不仅能帮村里疏通下水道,也能操纵无人机上天安全巡航,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们就是光明村“能工巧匠库”的成员。平时在村民中隐姓埋名的他们,当村集体一有需要便纷纷伸出援手,亮出特殊技能,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
光明村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发动群众自治热情,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建立“能工巧匠库”,将村里水电、基建等小微工程交给有一技之长且有相关证书的本村村民施工,开启守护家园自助式服务,不仅减少成本支出,也让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增加收入,同时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先,村里的下水道日常清理都是由第三方负责,每年花费60万,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2021年,村民代表们经讨论达成一致,决定取消这一项目花费,由“能工巧匠库”的人员自己接手。自此,村里有排水不畅的问题,都是由能工巧匠们一段一段查原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下水道里清出了许多石块、树根等杂物,对被压坏的管道,也想办法自己更换,为村里节省了一大笔开支的同时,村里的排水系统也更加通畅。
近期村卫生室和联勤联动站装修也是由能工巧匠们全权负责。既能收到补贴,又能尽一己之力为村里提升服务品质,不少村民纷纷赶来帮忙。从粉刷墙面、铺瓷砖到搬运材料、门窗重装,在专业装修队工作过的村民们一起出谋划策,使出十八般武艺,装修质量不比专业装修公司差,却又能省下近十万的费用。
当然,村民们也不白辛苦。村里组成了工程施工组、环境整治组、文明宣传组等10组,每个组都有召集人。召集人按照工作量给村民们结算工分或积分,每项支出都由村里的财务监督小组审计。参与度高的村民每月可获得三四千元的收入。
对于村民来说,“守护家园”行动不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了解到一位村民有听力残疾,家庭是一户双残,生活较困难,光明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阮伟鸿便让他也成为了“能工巧匠库”的一员,负责绿化修剪相关的项目。“他过去在村里种一些黄桃等果树,有树枝修剪这方面经验,我们就把他也拉进项目,做得也很得心应手。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一技之长来获得报酬,补贴点家用,更有获得感、成就感。”阮伟鸿说道。
来到光明村的康复站,不少老人正围着一位医师询问健康相关的问题,医师一一为他们量过血压,耐心地答疑解惑,为大家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其实这位医师钱国良也是“能工巧匠库”的一员,作为一名曾经的赤脚医生,退休前在养老院工作,他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照顾老人的经验。当得知村康复站缺少一名康复指导师,他立刻表示愿意加入能工巧匠库,为更多村民服务,也再次找到了自己退休后的用武之地。
随着加入“能工巧匠库”的村民日益增加,能接手的微项目也越来越多。在一份近130人的“能工巧匠”名单上可以看到,年龄从20岁到80岁皆有,“技能点”也异常丰富:电焊、泥水、木工、医术、护理、绿化修剪、无人机巡航、电影放映、服装制作、动物养殖……村民们在守护家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席之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参与村庄建设,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局面,共同点燃家园守护的萤火虫之光。
同时,光明村还将守护家园“能工巧匠库”植入小红车,不断充实小红车功能,理发、衣物修补、血压测量等小微便民项目由村民中有对应技能的能工巧匠提供志愿服务。舞蹈班、空竹班、门球班等美育修身品牌项目“翼课堂”课程的师资也由村民中的“草根明星”担当,越来越多的手艺人也将加入,让小朋友们可以在文明实践站的手作集市体验做手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