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近期世界气象组织称本世纪或出现首次“三峰”拉尼娜现象,请问如何理解“三峰”拉尼娜,对我国的天气气候有什么影响?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ENSO公报,本次拉尼娜事件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首个“三峰”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通常在冬季达到峰值,因此如果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公报所预计,将意味着连续三个冬季都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称之为“三峰”拉尼娜。
统计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的特征,而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高。但是拉尼娜对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存在年代际变化,我国天气气候除了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子的作用。此外,拉尼娜事件的强度、空间型等多种指标都会造成和我国天气气候关系的复杂性。据现有的气象观测记录,“三峰”拉尼娜事件少见,个例不多(1950年以来,只有1998年/1999年、1999年/2000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个冬季出现过“三峰”拉尼娜事件),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7.人工影响天气有哪些技术手段?通常是在什么条件下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8月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西南地区灭林火、抗旱做出贡献,到了9月份,哪些地区需要重点关注?
人工增雨作业并不是气象部门人工降雨,也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对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比较低的云进行催化,用点“手段”让雨下大点儿。比如通过飞机播撒、发射火箭弹、炮弹或者高山烟炉燃烟等方式,将催化剂送到云层中,促进小水滴快速集结形成大水滴,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云中的水汽“点化”成雨滴,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要想进行人工增雨,首先天空中要有云,如果没有云,气象部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也不是有云就能人工增雨。
能够实现人工增雨的云一般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一是云中缺乏冰核或云凝结核;二是云层厚度一般要大于2公里;三是云中要有充分的水汽循环和补充,如果云中具有较好的上升气流条件,则可以加速从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四是要保证空域;五是从条件预报、监测、方案设计、指挥、作业实施到效果评估全流程科学高效组织。可以说,人工增雨只能做到“锦上添花”,做不到“无中生有”。
9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重点关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湖北等省的相关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