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据路透社哥本哈根18日报道,丹麦警方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是由“剧烈爆炸”引发。
报道称,丹麦专属经济区内“北溪”天然气管道9月26日发生爆裂,哥本哈根警方和丹麦安全情报局进行了联合调查。警方18日对管道波罗的海丹麦部分的受损情况发布初步调查结果。调查表明,该管道天然气的泄漏是由“剧烈爆炸”引起的。
哥本哈根警方说:“现在谈论与瑞典和德国等国进行国际合作的调查框架还为时过早,因为这取决于数个行动方。”(编译/操凤琴)
延伸阅读
“北溪”遭破坏处水下实景首次曝光
(观察者网 讯)上月底,“北溪”管道遭破坏,各方对于“幕后黑手”身份众说纷纭。欧洲多国展开了调查,但最终结果迟迟未公布。
当地时间10月18日,瑞典《快报》(Expressen)首次公布了一段“北溪”管道爆炸处的视频。画面中,50多米的管道断裂并落入海床中,造成巨大裂缝。负责拍摄这段视频的无人潜水艇驾驶员称,只有“极端的力量”才会造成这种破坏。
《快报》公布的视频片段,可看到破裂的管道,海床上的裂缝,以及扭曲的金属
报道描述视频称,“北溪”此处破坏点至少有50米的管道遭到破坏,或已沉落海底。管道下80米深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裂缝,以及扭曲的金属。
挪威蓝眼机器人公司的无人潜水艇操作员特隆德·拉森(Trond Larsen)告诉《快报》,只有“极端的力量”才能把金属压得如此扭曲,而管道周围的海床也遭受了“非常大的冲击”。
9月26日,“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随后泄漏区域发生水下爆炸,瑞典监测到有震感。
据路透社报道,瑞典安全局当地时间10月6日表示,在现场调查后,该部门发现了“北溪”管道泄露点曾发生过爆炸的证据,这增大了管道泄露是由于“遭到严重蓄意破坏”的可能性。
“在完成现场调查后,瑞典安全局可以得出结论,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曾发生过爆炸”,瑞典安全局表示,证据表明,“北溪”管道遭到大面积损毁,该部门已经从现场取回一些材料进行分析,这“增加了对(管道被)蓄意破坏的怀疑“。
瑞典海军发言人亚当松(Jimmie Adamsson)称,瑞典海岸警卫队和海军进行的现场调查涉及无人潜航器,“管道位于70至80米的深度,在这样的深度使用无人潜航器是可能的”。
但瑞典拒绝了与丹麦和德国成立正式联合调查组来调查“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被炸情况的计划。14日,瑞典表示,该国目前掌握的调查结果内容非常敏感,无法与其他欧盟国家分享。
乌东方向:乌军近乎停滞,俄军增援到位
(观察者网 讯)据《纽约时报》10月18日报道,乌克兰军队虽然在乌东地区追击俄军长达1个月之久,但目前已近乎停滞。最近几天,俄军增援已赶到前线,试图组织反击,破坏乌军进攻势头。
目前,俄军在两条战线上战斗,第一条是前线;第二条则是通过导弹和无人机等远程武器,打击乌克兰民用目标。
《纽约时报》:俄军尝试重新集结,乌军进攻势头减缓
报道称,在乌东地区,俄军和乌军常常会在相距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摆好阵势”,互相炮击、调动部队和监视。
就在上周日(16日),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在前线一座村庄附近打响。俄军的迫击炮弹朝乌军阵地倾泻,而农舍里的乌军通过无线电与周边联络,寻找俄军的射击地点。紧接着一名乌军士兵出门放飞了一架无人机。
这名士兵来自乌克兰国土防卫军第聂伯罗一营的无人机侦查小队。他告诉《纽约时报》,他们最近一直在前线奔走,在躲避炮击的同时,通过无人机侦查俄军目标:从坦克和神出鬼没的迫击炮小组。他透露称,他们也发现了有新动员俄军士兵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