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发现,国脉科技此前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并不高,近两年只有国泰君安对其2020年三季报进行过点评,此外再无一家券商对其覆盖,也未有增持、买入推荐。
但在10年前,国脉科技拥有相当多“追随者”,当时其主要为电信运营外包服务。2011年时,中信建投、西南证券、平安证券等多家券商对其做出推荐、买入、增持的评级,其中中信建投、平安证券当时的目标价一度超20元。
此前多家券商研报覆盖国脉科技。图片来源:wind
但实际上,国脉科技在2011年-2015年初,股价从未超10元,一直在5元-7元左右徘徊,而在2015年上半年的那场牛市中,其股价一度攀至30.68元,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最高峰,此后便开始下滑,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
2015年,国脉科技发起一次定增,募资14.4亿元,表示要向物联网综合服务商进行转变,吸引了市场颇多关注,但后续的发展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当时国脉科技的定增计划中,有4项投资计划,分别是国脉物联网大数据运营平台、国脉云健康医学中心、补充流动资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但实际上,前两个项目都被中途停止。2019年,国脉科技表示,由于募资到账较晚,物联网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丧失了平台建设的先机,故终止了对物联网大数据运营平台的项目投资。
2020年,国脉科技又以互联网医疗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医疗技术条件限制等理由终止了对云健康医学中心的投资。
根据其当年公告所示,除去发行费用,国脉科技那次定增实际募集资金为14.2亿元,原本打算在物联网大数据运营平台和云健康医学中心各投入8亿元和5亿元,最终,两个项目仅分别投入了2562.81万元和2735.85万元,其余资金均被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上。
或许是因为两个重大投资项目的“夭折”,国脉科技在资本市场上开始“默默无闻”。其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营收和净利润也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5.16亿元降至2020年的4.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2017年的1.63亿元降至2020年的0.81亿元。
2021年,国脉科技营收略增至4.8亿元,归母净利润小幅增长至0.98亿元。但2022年上半年,国脉科技再次出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相比同期分别下降8.61%和11.04%。
虽然互联网医疗业务推进未能成功,国脉科技并未放弃进入医疗领域。2021年年报中,公司表示,大健康是同时具备数字化需求与市场规模的重要产业。
今年10月17日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国脉科技再次表示,“大健康产业是物联网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实践VR、虚拟人技术在‘国脉大学养老’项目中的应用。”
另外,国脉科技的教育业务主要体现在其全资成立的福州理工学院上。根据2021年年报,其教育行业收入占其总营收的38.51%。
在医疗与教育的结合上,国脉科技也创新性的提出了“国脉大学养老项目”,称将结合与福州理工学院师生的融合互动提高老年生活的温度,并充分利用与大学产教融合的优势,建设相关联专业学科,持续为产业“造血、赋能”,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
可以看出,国脉科技在医疗上的决心,并一直试图将主业有关的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医疗结合起来,不过在经历了这一波股价疯涨后,后续能否继续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还需要其在业绩上的不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