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真相尚未大白,但教训已得揭示。德国国防和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朱利安·帕拉克(Julian Pawlak)9月底就对《纽约时报》分析说,“北溪”泄漏事件恰好展现了(欧洲的)重要系统将如何暴露在外部攻击之下,事故再次提醒人们关于“混合战争”的风险。
帕拉克当时分析称,现阶段可以确定的,首先是该事件与乌克兰局势有关。北约的海上指挥部和盟国船只正在考虑和准备应对包括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混合军事行动。其次,这次破坏行动对欧洲经济造成了额外的不稳定性,“这是一个暴力的提醒,提醒我们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自“北溪”泄漏事件发生以来,挪威和丹麦加强了对其能源部门的安全保障,北约秘书长承诺对任何进一步的袭击采取“统一和坚定的反应”。然而,彭博社10月19日撰文指出,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当地通信和能源网络依赖的系统往往过于陈旧、缠结或暴露在外,而且大多是私人持有的——例如谷歌拥有数千英里长的水下电缆。
文章还称,普京最新一轮针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攻击旨在吓住乌克兰平民,并在冬季来临之际削弱他们的决心。但它同时宣称,俄罗斯同样面临着类似风险,价值40亿美元的克里米亚大桥遭到袭击就是例证。眼下,俄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威胁代表着危险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