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行迹败露,马上劝索朗吉赶快逃走。
他承诺,他会担下所有罪名,希望索朗吉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索朗吉答应他,独自离开了,这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但艾伯特其实也没有被抓,因为警方误以为他是受害者,捅他的情侣才是传闻中的情侣杀手。
艾伯特提供的误导性线索,也让他们彻底逃脱了警方的追查。
而艾伯特时隔半个多月世纪突然现身,不仅是想见自己的儿子,更多是为诱出索朗吉。
果然,和作家初次见面后,索朗吉就找上了门。
但她并不是来叙旧,而是想制止他说出真相。
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想让儿子知道真相。
她劝说艾伯特,既然都要死了,替她背个锅也无妨,
她虽年老色衰,但风韵犹存。
她依然以爱为武器,在艾伯特耳边甜言蜜语,说他之前的誓言还没有兑现,何不就现在呢?
艾伯特再一次被她俘获了,当即就答应了。
这才有了作家笔下的另一个故事。
不断翻转、倒错的情节,暗藏玄机的细节铺陈,不仅制造了叙事快感。
也在帮助我们一遍遍重新审视复杂的人性。
人与魔,善与恶,往往都在一念之间。
索朗吉和艾伯特,一个是权力压迫的受害者,一个是历史的遗孤。
初次犯罪,索朗吉为自我防卫,艾伯特为保护爱人。
但之后却在无休止的犯罪中寻得了报复性快感,沉溺于不负责任的纵情享乐。
大概就像劳荣枝自述的,因为涉世未深,才漠视法律。
劳荣枝同样是因为尝过了无法无天、不劳而获的快感,干脆利用美色,靠在酒吧坐台赚钱,同时引诱他人,捞取钱财。
不论是艾伯特和索朗吉,还是劳荣枝和法子英。
一旦成为犯罪伙伴后,他们的爱情早就变味了。
即使只有一个人犯罪,另一个人也会给予协助,帮忙隐瞒。
只要有一个人想离开,另一个人也会千方百计阻拦,甚至胁迫。
共谋之外,必然少不了操纵关系。
即使索朗吉利用了艾伯特对自己的爱,依然不排除艾伯特作为男性潜在的强势地位。
因而,比起反转和洗白,更为可怖的是——
无论艾伯特操纵索朗吉,还是索朗吉操纵艾伯特。
确乎任何一种可能都有其合理性。
劳荣枝和法子英的罪案,也和这部剧一样充满诸多矛盾,有各种反转。
难以捉摸的真相背后,都是暗夜中的蝴蝶般忽明忽暗的人心。
起初劳荣枝和法子英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作为情侣,两人分工明确,一同抢劫、绑架、杀人。
但后来,劳荣枝又翻供,否认情侣关系,称自己也是受害者。
她表示,法子英对她有很强的控制欲,多次侵犯她,又逼迫她堕胎。
还胁迫她犯罪,利用她的身体,靠仙人跳赚钱。
她曾想分手,但被威胁说要杀她全家。
可是,又有幸存者称,劳荣枝手段更为残忍。
也有专业人士称劳荣枝才更像是主谋。
至今还流传着种种说法。
既有从劳荣枝的长相大做文章,延伸出的毒蝎美人的故事。
还有从这对雌雄双魔入手,让凶案成为爱情的点缀。
真相,沦为当事人随意隐曲的谎言,大众乏味生活中的消遣,也成了求真者求而不得的叹息。
剧中,作家本想尽力还原事实,却事与愿违。
最后被告知真相后,极力挽回之前的错误。
他写出了另一个真相, 将母亲描述为无恶不作的魔鬼,替已死的父亲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