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传统特色美食,梧州传统特色美食
白云猪手
相传古时候,白云山下有座寺庙,叫冰井寺,寺庙后有一冰井清泉,那泉水甘甜、冰凉,长流不息。寺庙有个小和尚,调皮又馋嘴,从小喜欢吃猪肉。出家后,他先打杂为和尚煮饭。有一天,他趁师父外出,偷偷到集市买了些最便宜的猪手,正准备下锅煮食。突然,师父回来,小和尚慌忙将猪手扔到寺庙后的冰井清泉里。过了几天,总算盼到师父又外出了,他赶紧到冰井将那些猪手捞上来,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猪手不但没有腐臭,而且更白净。小和尚将猪手放在锅里,再添些糖和白醋一起煲。熟后拿来一尝,这些猪手不肥不腻,又爽又甜,美味可口。小和尚又惊又喜,此后他不但自己开了荤,引得其他和尚也破了戒斋。后来,白云猪手传到民间,苍梧人如法炮制。白云猪手由此而得名。
老婆饼
话说梧州古城內的大南路,有一间洞天酒店,于1922年开业,规模较大,有五六十间房,一半作为旅宿,一半作茶楼,环境雅致,茶楼均用石桌瓷凳,四周点缀常绿植物,故名取“别有洞天”之意。著名文学家鲁迅在1927年的作品《匪笔三篇》中,对长住于此酒店的相命家“金吊桶”有所记述。
这酒店里有一位来自龙圩的点心师傅,一日,带了店里各式各样的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没称赞店里的点心好吃,甚至还嫌弃地说:“茶楼的点心竟是如此平淡无奇,没一样比得上我娘家的点心冬瓜饼!”
这位师傅听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气,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饼"给他尝尝!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面粉,作出了焦黄别致的“冬瓜饼”;这位龙圩师傅一吃,风味果然清甜可口,不禁称赞起老婆娘家的点心!隔日,这位龙圩师傅就将“冬瓜饼”带回茶楼请大家品尝,结果茶楼老板吃完后更是赞不绝口,问起这是谁哪一间茶楼作的点心?师傅们说:“是龙圩老婆作的!”于是老板就随口说这是“龙圩老婆饼"并嘱咐这位龙圩师傅将之改良后在茶楼贩卖,结果大受好评!“老婆饼”因而得名。
春卷
宋时苍梧(梧州)的金龙巷,有个书生,年方十八,才貌出众。他有一个非常聪明、贤惠、漂亮的妻子,叫阿玉。两人你敬我爱,情投意合。这书生有志气,有抱负,读书专心致志,常常日以继夜,通宵达旦。贤惠妻子的眼看着自己丈夫消瘦下去,心里好不难受。为了照顾丈夫,她总是伴随着他起五更,睡半夜,每餐给他送去香美可口的饭菜。但丈夫读书实在太专心了,经常总是忘记了吃,阿玉只好拿去热了一次又一次。阿玉想:老这样下去,丈夫的身体累垮了,怎么好啊!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妻子用米磨成粉,制成皮,包上肉和菜,加上佐料作为馅,然后用油一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既能当饭,又能当莱,既省时间,吃起来也方便。书生从心里感激贤惠的妻子对自己的体贴关怀,从此他餐餐吃得香,吃得饱,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不久,书生进京赶考,一路上除了带去应试的用品外,携带的干粮,就是妻子特地给他制作的这种食品。
三场试毕,书生得中头名状元。红榜一出,他高兴得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先生品尝。先生一吃,赞不绝口,便问书生是从哪家名师的饭铺里买的。书生笑着告诉他,是自己的妻子做的。先生一听,诗兴大发,顿时写诗作文,一时纷纷传闻,并称这干粮为“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