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灰层的存在是指:“由于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灰尘密度较大。”但不一定是高层的9到11层,因为“其具体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这就表示,不同建筑的“扬灰层”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因为要综合的科学因素太多,老百姓算不出来。物理专家指出,10层左右是“扬灰层”的说法是不符合大气物理常识的。因为在离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尘是不会停顿的。灰尘在距离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气平流层都不会停下来。也就是说,一般普通高层楼都没有所谓的扬灰层一说。扬灰层只是一种说法,并未科学测定。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污染物随气流不断沉降和流动,在空中没有污染源的情况下,楼层越高,空气相对越干净。所谓的“脏空气停顿”,可能是指“逆温层”现象。通常情况下,大气层高度越高温度就越低,空气易对流,使污染物扩散。但当秋冬季节及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气温可能会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就会出现“逆温层”。逆温层的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像厚被子盖在城市上空,妨碍城市污染物的扩散。但逆温层的高度是变化的,污染物在逆温条件下的分布也在不断变化,并不会固定地停留在一个高度上。因此,仅以层高断定“扬灰层”不准确。
“如果非要为"扬灰层"找一个依据,可能是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成都一建筑设计学方面的专家说,“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但不一定是高层的9到11层,因为这个区间的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不同建筑的“扬灰层”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2003年,网络中出现了一个很时髦的名词:扬灰层。听说是一个地产销售经理撰写的一篇网文中创造的。结果造成市面上的九至十一楼销售掉个百分点,一些已经买了九至十一楼的业主估计也正在郁闷之中。
生活中的扬灰有很多种,包括了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沙石、土方、石灰、灰土等,灰尘到了九到十一楼就会停顿?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不科学了。除非到了离地球表面10至52公里高的平流层(底层约为3333层楼高度),否则灰尘根本就不会停止。如果灰尘到了九到十一楼(折算约为27米至33米高度)就停顿的话,那么会有一种很直接的后果,那就是那个地区永远不会再下雨了,因为下雨必须水汽遇上凝结核,这些凝结核就是飘浮在空中的灰尘粒子,没有这些灰尘粒子的话,雨滴根本就不会形成,没有雨滴的形成,自然就不会下雨了。如果灰尘到了离地27至33米的高度就停顿的话,推论起来也就是说即使下雨也很难淋到离地33米以上的楼层了。换一种说法就是,十二楼以上的楼层不会淋到雨,你信不信?
当然,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9-11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稍事休息,然后再慢慢“叶落归根”,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所谓的“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 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9-11层之间。
其实扬尘究竟会在哪一个高度,我们只能说是那个高度相对集中,它不太可能是停顿的,毕竟我们是生活在大气对流层内。而且扬尘的集中高度,与尘粒的颗粒大小、比重大小,也与该地区的空气质量、风力、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有关。有一些灰尘会在一些高度相对集中,例如含铅的污染空气,它会在离地一米以内的高度相对集中,但是一米以上的高度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含量比例会急剧下降。 其实每层楼都有自己的小气候。楼层不同,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同。日前,有关专家探讨了人类合理居住高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