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居家生活

改革发展中的西盟教育百花盛开

常驻编辑 居家生活 2022-11-19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谋划教育的发展,在安排财政支出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在资源配置中优先满足教育的需求,在制定相关政策中优先支持教育的发展。西盟县委每年都要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年的教育工作,并把教育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惠民政策,推动了西盟教育的飞速发展。eDm拜客生活常识网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佤山教育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全县办学规模扩大了,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中等教育都充分发展了起来。1979年,县小学学前班开办;1980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民族小学开办;1981年,县幼儿园开办;1984年,县职业中学开办。2001年,随着新县城的搬迁,县属学校也都按计划完成了搬迁。到2009年,经过资源合理配置和校点调整,全县各类学校58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44所,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15269人。2000年,全县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6.8%;2003年,省人民政府检查评估验收组通过了西盟扫盲工作的验收,全县青壮年文盲率从80年代初的54.3%下降到2003的3.4%以下。2008年,在西盟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县之力,又在全县范围内顺利完成了“普九”工作。小学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99.26%、99.21%、98.67%;初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巩固率、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98.51%、97.72%、84.84%。全县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1.25%。eDm拜客生活常识网

  3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西盟通过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项目工程、危改资金、云南省边境学校建设工程和希望工程、上海杨浦区对口帮扶等途径,先后建盖校舍21.6万平方米(其中中学3.33万平方米,小学6.84万平方米,幼儿园11.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草竹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校舍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县、乡、村的学校都是钢筋水泥建盖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2007年,全县又建成并投入使用远程教育系统,拥有地面卫星接收设备65套,多媒体设备4套,计算机116台,实验室及多功能教室41间。eDm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西盟的教职工队伍壮大了。如今,全县有教师教职工1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054人。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的234人,专科毕业的618人,中专毕业的137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9.06%;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68%;小学教师合格率达98.16%。他们同前辈一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创新进取,自觉为佤山教育作贡献。同时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开展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的还被评为国家、省、市、县和局(教育局)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随着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西盟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从2002年开始,西盟高考逐步摆脱低迷状况,不断提高。2007年,全县186人参加高考,上线76人,上线率为40.86%;2008年,全县176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上线90人,上线率为51.43%;22名职高学生参加“三校生”考试,上线17人,上线率为77.27%。2009年,150名学生参加高考,普高上线92人,上线率为61.33%;“三校生”57人参加考试,上线28人,上线率为49.12%,与经济文化发达的内地相比,这些成绩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文化底蕴差、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弱的的西盟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eDm拜客生活常识网

  西盟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获得了大发展。2006年和2007年,根据西盟的产业发展规划,县教育局与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在县职中举办了22期蚕桑、橡胶、米荞、甘蔗、茶叶、玉米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全县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办学道路。县职中还省、市内外的学校联合办学,开办农学、热作、畜牧、兽医、茶叶、橡胶、糖业、林业、水利、卫生、教育、财会、计算机、旅游中专班,为西盟各行业培养了1248个技术人员,还为西盟培训了大批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舞蹈表演员、茶艺师,为社会输送了3000多名有理想、懂技术、能带头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初中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教师进行多次培训。最近几年,全县职业教育又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职中建设,扩大职中招生,立足市场需求,开办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职高学生469人,与普通高中学生的比例已达 1:1。成人教育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题,与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展起来。中课、力所、勐卡、新厂四所成技校现已成功申报为市级合格成技校。勐卡镇成技校已具备了申报省级示范性成技校的基础,翁嘎科乡、勐梭镇成技校已具备了申报市级合格成技校的条件,已向上级申报评估。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