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最热高薪低门槛工作
不久前纽约市长彭博曾勉励学生“读大学不如当水管工”,可见体力劳动者收入上升,甚至高于大学生的现象并非香港或亚洲独有,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尽管如此,读者或许已经发现,以上热门“笋工”大多来自饮食、工程、运输行业,这几个行业目前闹起“人才荒”,与香港政府的政策还是有很大关系。
政府2011年起确定了最低工资,并且每年检讨提高,目前每小时薪酬已上升到30元。不少过去月薪只有数千元的保安等工作的月薪纷纷突破万元。与这类轻松的工作相比,在厨房、地盘劳作,长时间困于车内的俗称3D行业(dangerous, dirty, difficult)“辛苦工”对市民都失去了吸引力,不得不提高薪酬留人。
华人社会传统上有“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观念,而许多自幼生活无忧的年轻一代更是宁愿做薪酬较低的文职,也不愿去做辛苦的高薪体力工作。除了香港,这一现象在内地、台湾、新加坡等地也同样突出。对此,新加坡已经率先采取措施,输入东南亚等地外来劳动力,从事较为辛苦而低薪的工作,多年实践也显示,这一措施并没有令新加坡本地人失业率上升,颇值得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地政府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