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居家生活

脆弱敏感的孩子 更需要理智的爱来对待

常驻编辑 居家生活 2022-11-19

  如今,很多孩子只喜欢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些脆弱的“蛋壳孩子”?39健康网记者根据家长[微博]们的真实案例采访了国内知名的心理专家曹浩老师。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家长:丫丫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儿子:一帆(四岁)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家长倾述:同是做审计工作的丫丫和老公,由于经常加班出差,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两口子不得不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到了遵义外公外婆家,丫丫和老公只有周末或者节假日才有时间去看望孩子,最近丫丫发现,应是“小男子汉”的一帆在性格上表现出俗话说的:“只能顺着毛摸”的迹象,就拿上周全家人在外聚餐来说,儿子在菜端上桌后,懂事的要给每个人夹菜而受到大家的表扬和称赞,但由于儿子不断的重复夹菜,感觉就像是在玩一样,完全不好好吃饭,丫丫劝导几次不听后,就说了儿子几句,谁知儿子立马放声大哭,还倔强的将手中的筷子甩在地上,这一举动让丫丫很是气愤,但一旁的外公外婆不但不说一帆,反倒责骂丫丫太过严厉。丫丫觉得这和平日里,外公外婆太过溺爱儿子有关,这让儿子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一丁点儿的批评和反对的声音。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曹浩点评:并不是所有的隔代教育都容易出现问题,如果丫丫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放弃了原则甚至完全以孩子为中心,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容易养成任性、霸道、对批评敏感的性格特征。首先,老人由于经历世事太多,内心的宽容度较大,对待孩子容易缺乏必要的底线。所以,即便父母工作再忙,都一定要抽出时间来管教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三岁左右正是给孩子树立规则的时期,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此来让孩子清晰自己行为的边界;最后,丫丫和丈夫不能在对孩子慌乱无措的时候,指责父母,这会激发父母的愤怒,保护自己,就会更加偏向孩子一边。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家长:志刚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女儿:彤彤(七岁)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家长倾述:志刚有了女儿彤彤以后,妻子就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彤彤,而做销售的志刚要往返于贵阳和成都两地,和女儿相处的时间特别少,志刚觉得妻子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就像是“把小鸡躲在母鸡的翅膀底下”,生怕女儿受到一点儿挫折,比如说,之前女儿在幼儿园和同学闹矛盾有情绪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妻子就顺着孩子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女儿学滑轮,摔了几跤,妻子就心痛的让女儿不要再学了。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女儿也常常因为和同学发生小摩擦或是有点头疼脑热,就赖在家里,不想去上学,但小学比不得幼儿园,不能这样自由散漫,这样孩子就不能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志刚很担心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是直接放弃,完全不敢去面对挫折。而且女儿遇事不是往家躲,就是让妈妈出面解决问题,同学们都说她是“娇气包包”,不愿和她玩。志刚觉得妻子再这样护下去,女儿以后就真不会与人交往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事……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曹浩点评:具有“蛋壳心理”的孩子,行为上一般表现为缺少自信,不能肯定自我,就像彤彤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退缩、孤僻。其实母亲的这种态度只会加重孩子的“蛋壳心理”。当她再遇到困难时,不是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想办法,而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她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首先,妈妈要找回自己应有的生活圈子,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应减少对孩子的关注;其次,妈妈要对孩子学会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她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最后,妈妈甚至可以“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gTY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