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三大症状(儿童自闭症的五大症状)
关注孩子,远离孤独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患儿的典型表现在2岁以前可能尚不明显;有些家长养育孩子的经验不足,缺乏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的知识,加上平时观察不仔细,不知道孩子正常与否;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但认为其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好转;某些非儿童精神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同时由于我们发现自闭症的预后除了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外,对进行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2~6岁为最佳),如不及时给予治疗,预后将会很差,患儿甚至无法适应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成为终身残障。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如体格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等。家长可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育儿科普书籍,从中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比如孩子何时出牙,何时走路,何时说话,如何认生等。
2、关注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高、体重、营养并做定期体检,也要注意孩子的感知、语言、活动、情绪、行为和社会交往,适度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家族中如有类似病史、精神病史或出生前后、出生时有脑损伤等情况,更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发育、行为表现。
3、及早诊治。如发现孩子有异常应及时和专科医生联系。对于婴幼儿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者,家长和儿童保健人员可以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进行筛查。
该量表适用于18个月以上患儿,它提供给父母几个问题:
1、孩子是否曾经玩过“假装”游戏,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2、孩子是否曾经用过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
3、孩子是否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
4、孩子是否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5、孩子是否曾经拿过东西给你或向你显示过什么东西。
如果以上五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以上是“否”,则应怀疑为“自闭症”。也有人认为对于1~2、5岁的孩子,意向性手指东西、眼与眼对视和玩装扮性游戏这三项异常对于早期发现自闭症有关键意义,对这种可疑患儿应该转送到有关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自闭症治疗的关键,我们相信,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自闭症孩子们一定能远离孤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