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妈妈问一个问题:“我觉得整个幼儿园都在针对我孩子,我该怎么办?”
看了一下这个妈妈的故事,大致是说自己儿子刚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次回家发现孩子屁屁上有一块淤青,看上去像是被打的,后来又听说幼儿园老师喜欢打孩子,于是把淤青发给班上两位老师看了一下,当时老师没回话,于是妈妈就把这个图片直接发班级群里,问老师是怎么回事。
这次事件让老师对这位妈妈很有意见,从那开始老师就有意无意针对这位妈妈,甚至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不点名地指责,说有的孩子自己在幼儿园摔伤了,家长不清楚情况就直接把孩子受伤的照片发群里,这样影响不好。
后来有一次,孩子在班上跟一个小女孩打架,自己手受伤了,也把对方的手咬伤了,而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让男孩家长带对方去医院看。
从此以后,老师经常反映孩子调皮不听话,送孩子的时候,还有同学指着她儿子说不跟他玩,他爱咬人。
妈妈就感觉整个幼儿园都在针对自己孩子,崩溃地在网上发问,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事实上,从妈妈的叙述就能看出问题,那就是整个幼儿园针对的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
对于“难搞”的家长,幼儿园“不成文”的处理方式
“整个班都在针对我儿子”幼儿园的“潜规则”,老师不说家长得懂。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小班时,班上有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打架,并且两个人都挂了“彩”,结果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家长特别“刚”,去学校又吵又闹,非要逼另一个家长给他一个“说法”。
虽说自己孩子也受了点伤,但可能对方家长天生是个不爱惹事的人,竟然真的同意赔偿方案,最后以赔偿对方一万元钱为终结。
表面上看那个得到赔偿的家长是占了便宜,但这件事一出,幼儿园所有老师遇到这孩子做错事也不敢批评,班上所有家长都告诫自己孩子不要跟对方玩,这谁玩得起啊?孩子间打打闹闹一不小心磕了碰了还得赔对方钱?
就这样,不自觉间这个孩子就被其他孩子和老师给孤立了,学期结束这个孩子就转走了。
也就是说,对于“难搞”的家长,幼儿园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自有一套“不成文”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孤立”。
很显然,前面控诉幼儿园针对自己孩子的家长,跟我们孩子班上这个家长一样,都被老师和其他家长归结为“难搞”的家长。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自认是一个头脑比较大条的家长,我觉得孩子在一起玩,闹个别扭打一架,甚至磕一下碰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经历这些孩子根本不会成长,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但如果一个家长一点小问题就发班级群质问,我肯定会认为她家孩子“惹不得”,万一哪天我家孩子把他碰伤,我岂不是还得给赔偿?
无论任何幼儿园,最忌讳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你不问清楚情况就把照片发群里,虽说是在质疑老师,却也在给其他家长警示,家长自然要提醒自家孩子离你家孩子远一点了。
孩子上幼儿园,如何跟老师正确相处?
前几天一个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妈妈问过我一个问题:“我要不要提前给老师送点礼、巴结一下老师?这样我家孩子去幼儿园,她会不会格外优待我家孩子?”
我给她的答案是:“没必要!你能送礼别人也能送,大家都送了,老师优待谁?”
我这样回答,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我个人从两个孩子的成长养育经验来看,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家长跟老师最好的相处方式只有四个字,那就是“不卑不亢”。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社会位阶”,别人尊重你或是轻视你,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位阶”在起作用。
你处于对方的“上位”,对方就会尊重你,反之,对方则会轻视你。
如果你因为“过于尊重”别人,而对一个在客观层面和组织水平上处于你“下位”的人,施以了“上位”的待遇,那么这个人绝对不会因此而感激你,而是会因为你对他施以了“上位”的待遇,而不自觉的将你视为他的“下位”,并因此轻视你。
跟老师相处,如果自己一直处于“下位”,那么老师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极好说话的人,这样在需要牺牲某些利益的时候,老师就会优先牺牲你家孩子,而去成全那些“上位”家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