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11月29日的疫情发布会上指出,在采样点的现场组织管理方面,要设立清晰的标识,规划好进出的路线,所有的采样人员都能够保证单向流动,同时要明确采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要加强采样秩序的维护。其次,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与前后的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郭燕红表示,采样过程中,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同时,在采样的时候,被采样的人员不能够去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自11月以来,全国新增感染人数快速增长。11月15~22日,连续8天新增本土感染者超2万例,23日超3万,27日超4万,11月1日这个数值仅为2700余例。与此同时,多地因为出现疫情已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的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以及11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都对核酸检测范围进行明确。其中,二十条措施明确提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多名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应该把不必要进行核酸检测的人群排除出去,进一步压缩核酸检测的范围,希望后续更多城市能够跟进。
“就防疫而言,未来优化的办法就是多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自采,减少排队测核酸,避免人群聚集可能造成的疫情传播。”在金冬雁看来,国家相关部门应考虑将核酸检测范围适当缩减,将“二十条”的实施细则在基层真正落实下去。同时相应的配套措施应该跟上,比如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各地抗原检测结果的上传系统也应该尽快搭建起来。
资料图
核酸检测乱象不止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规定,核酸检测阳性为病例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调整了核酸检测Ct值<35作为解除病例集中隔离和出院的标准。
10月10日,发布在《预防医学情报杂志》的一项研究,选取17种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核酸检测试剂作为代表,对50份入境新冠确诊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5种试剂检测正常,阴性样本检出率在0%~35%之间,阳性样本检出率在39%~96%之间,各试剂间检出率和检测值均有一定差异,检出能力随核酸量减少出现差异。
研究人员指出,按照新规定,15种核酸检测试剂对较高病毒载量的病例能有效检出,但各试剂对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检测性能有较大差异,因此实验室检测诊断时应配备多种品牌检测试剂以相互验证提高检测准确率。
事实上,核酸检测涉及很多环节,包括采样、转运、核收、检测、结果判读和报告,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误差。
“现在的问题是督导检查跟不上。相对而言,在医院里进行的核酸检测,能对各个环节加以严格限制监测,保证监测质量,依靠外面第三方企业开展的核酸检测服务很难达到医院的检测严谨度。”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分析说。
《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的乱象频出,其中不乏核酸检测企业的身影。
最近一直高居热搜榜单的便是“核子基因”,即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公司。据兰州市卫健委官网11月25日通报,24日1时许,“核子基因”旗下的核酸检测机构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工作人员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名单信息录入阴性人员信息包中上传至工作系统,使个别待转运人员健康码显示核酸检测阴性。兰州卫健委表示,将对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予以严肃处理。
“此次事件暴露出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对工作人品管理不严格,审核把关不到位。”兰州市卫健委表示。这件事曝出前,这家实验室曾多次违规被行政处罚。天眼查显示,实验室背后的唯一大股东是核子基因。创始人张核子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以“核子华曦”为名陆续在北京、太原、青岛、大连等城市注册了16家核酸检测机构。
今年6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通知称,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审批准入。举办主体应当符合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相应条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还应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条件及PCR实验室条件,在相应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