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就是,第三针加强免疫相对于2针全程初免,可提升对于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针对疫苗安全性的问题,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相对庞大的接种基数而言比例非常低,不应影响疫苗总体安全性的评估。
可见,疫苗的广泛接种,将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疫苗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将是我们降低医疗挤兑、战胜这场疫情的关键。
其次,抓紧时间窗口,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还是先来看看香港。近段时间以来,香港第五波疫情有抬头之势,特别是在11月30日,香港新增确诊个案时隔近3个月再度破万。叠加流感季的影响,香港医疗资源面临不小挑战。
香港医管局于昨天开启一系列应变措施,包括在公立医院预留资源按需开设临时病床、增加在岗人手,加强把关减少非必要入院的个案,紧急应变指挥中心能随时调配设施及资源应对增加的服务需求。
医管局同时呼吁非紧急的病人避免使用急症室,尽量向普通科门诊、私家医生及私家医院24小时门诊求诊。
资料图
不难看出,香港的系列举措与内地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的需求不谋而合。“新版二十条”就规定,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要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事实上,从今年8月29日起对防疫“松绑”的新加坡,就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新冠重症ICU病床使用率极低。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由于新加坡已在社区建立便利的吸氧设施,可有效防止新冠确诊病例大规模前往医院就诊而造成的对公立医疗资源的大面积挤兑。
直新闻也注意到,连日来,全国已有不少地方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措施。全国多地也已宣布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者居家隔离,这无疑将有效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
最后,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于个人而言更要保持理性。
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在疫情防控中是最不可或缺的,相比疫苗的保护,药物将为人们提供更可及、更简便的保障。
在今天举行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力表示,广州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以后,市民群众购药需求猛增,昨天广州市零售药店感冒、发热类药品1天的销售记录达10万条,是平日的2.5倍。这也表明在疫情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市民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增强。
资料图
需要指出的是,从过去的诊疗疗效看,中医药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新版二十条”也要求,要重视发挥这一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今年3月,直新闻驻港记者就专访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卞兆祥。卞兆祥表示,中药对感染奥密克戎初期的轻型到中型的临床病症的治疗效果不错。
资料图
卞兆祥还详解了藿香正气片、金花清感和连花清瘟三种常见中成药的具体适用症,其中藿香正气片适合一般的头痛、周身不适、困倦、恶心、消化不好,或者是大便烂、腹泻的情况,临床上看起来舌苔可能比较厚腻;金花清感一般适用于发烧(体温可能在38-38.5度),同时伴有喉咙干、咳嗽,但大便一般正常;连花清瘟一般适用于发高烧(可能38.5度以上),有咳嗽、鼻塞、黄痰或者痰黄白相间,严重情况下还可能有大便干结。
卞兆祥还提醒:这三种中成药本身是药物,一般不主张用作预防,而是要来临床治疗;其次,确诊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对症下药;其三,上述中成药最好饭后服用,如跟西药同吃则最好间隔一小时。
疫情尚未远去,大考仍在继续。但疫情防控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未像现在一样,清晰地看到走出疫情的前景。“走小步不停步”,要打赢这场战,就必须打主动仗,必须打有准备的仗。
作者丨曾子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延伸阅读:
国务院副总理连续两天召开座谈会 五个细节值得关注
撰文 | 董鑫 高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