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当网络上的人们还在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感到迷茫和焦虑时,百度“求生狂吧”的老哥们走进了聚光灯下。
当时,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N95口罩”、“呼吸阀口罩”,但在这里,他们仿佛手上有个盒子;当大家还在为第一次居家隔离怎么准备干粮发愁的时候,这里的吧友们就来点评一下自己早早囤积的各种罐头;。
当时湖北宜昌的一个酒吧朋友就成了他们的代表。在家隔离了50多天,靠着当年“居安思危”准备的生存物资,他过得还算惬意。从主食到零食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自种豆芽;即使要出门,他也有包括消毒口罩在内的全套防护用品,安全系数远高于常人。
本帖至今仍是生存狂魔吧中的“镇吧之宝”之一。“末世网文看多了,玩多了的继发症《生化危机》。直到生存主义小伙伴们应对疫情的冷静态度展现在世人面前,偏见才被揭穿。”这个贴吧曾经遇到过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了
崇拜和学习疫情下生存经验的人们涌入了“生存狂魔吧”,“悔过自新”的老哥们”也很高兴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理解,并倾诉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三年过去了,SurvivalMania的粉丝数量从最初的20万增加到40万以上。期间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亲身经历了居家隔离,从囤米囤菜,到备水备药,一些曾经只有少数人掌握的生存经验,如今变得“家常便饭”感觉”;曾经让网友震惊的50天隔离记录,也成为了酒吧不寻常的经历。
最近不知为何,酒吧里热闹了一些,但讨论得最热烈的不再是如何优雅地适应独立生活,而是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打开社区紧闭的大门。
1
疫情让《求生吧》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但这份热情并不持续。
在经历了2020年初的爆红后,《生存狂人》的粉丝数在短时间内增加了近10万,而《在中国,有28万年轻人在为末日做准备》等小纪录片正是针对这一群体而诞生的。
酒吧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在2012年,当时《末日预言》火爆。
但事实上,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大部分前来狂野求生看热闹的新人点击关注后就再也回不来了,酒吧的日活跃人数为大概只有一百个左右,大多数帖子得到的回复不超过两位数。
只有一小部分新人被改造成为新一代的生存主义后备军,他们在这里扎根,向前辈学习经验,很快就会发现:比起讨论具体的生存技能,“战备者”》和《幸存者》两大派系的“台词之争”是这家酒吧的日常。
“生存狂”并不是一个有着共同行动纲领的群体。他们有很多阵营和流派。“战备者”和“幸存者”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分支。
“战备者”通常致力于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生态系统,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远离现代人类社会一段时间。他们通常会建设备用发电和蓄水方案,从不认为家里的供给“过剩”,因此常被称为“仓鼠党”。
建造像美国VIVOS地堡一样的安全屋是很多战备者的向往
《幸存者》则恰恰相反。应急求生技能,准备在灾难发生时四处游荡,依靠拾荒物资求生。这一流派的支持者总是在讨论荒地环境下的便携式自卫武器,因此也被称为“菜刀党”。
装备齐全的BOB逃生背包,是幸存者外出随身携带的法宝。后者无疑更符合大众对“求生狂热”群体的印象,但在酒吧里,“求生者”一派占据上风,以至于酒吧的第一条规则是“禁止嘲讽攻击”准备者,酒吧里的日常气氛可想而知
酒吧的规矩有点《魔兽世界》当年的味道《萨满瞬发炉石法案》
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早期的“生存主义者”粉丝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生存主义者”文化的影响。国家地理拍摄的综艺纪录片《末日准备者(Doomsday Preppers)》是很多人的灵感。
本节目将采访几位生存主义者每个季节的家庭。他们被打分以估计他们在发生灾难时实际可以生存多长时间。
仓库和粮食除了罐头之外,到处都是武器和机器。
但是,与北美相比,陆地地广人稀,中国大部分家庭没有有相似的环境条件。通常,他们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来囤积大量物资,也没有配备重型火力来防止抢劫。在国内人口密集的城市建设低端“安全屋”的行为,难免会显得只是一种模仿。
用幸存者的话说,一旦乱世真的来了,战备者的家就是他们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