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即将生娃的准妈妈,也是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画家。
每天一头扎在家里画画,很少出门,就连电视也很少打开。
这天姐姐来看她,顺便带来了一个大新闻。
一场原因不明的自杀狂潮从罗马尼亚开始迅速扩散到欧洲各国。
外面人心惶惶,已经引发了恐慌性的超市大抢购。
《蒙上你的眼》
她听后只是淡淡表示:关我屁事。
毕竟事情发生在欧洲,离美国远着呢。
可谁知去医院做个产检的功夫灾难就蔓延到了美国。
街上混乱一片,姐姐也在开车时突然着了魔似的横冲直撞,发生车祸后又从车里出来径直走到马路中央被车撞死。
而她幸运地被人救到了一所房子里。
这里聚集着很多避难者。
大家分析得知,外面存在一种看一眼就能让人发疯自杀的怪物。
想要活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
——《蒙上你的眼》。
《蒙上你的眼》
自上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恐怖片已然从好莱坞双片制下的附属品蜕变成了受众群体庞大的独立片种。
期间得益于几次更新换代如今更是题材千奇百怪、形式五花八门。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
创作瓶颈。
《蒙上你的眼》
这一问题在近些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方面恐怖片低成本高收益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
资本的介入促使各大制片公司建立起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致使恐怖片愈发套路化、公式化。
就连那些曾经缔造经典的恐怖大师在资本面前也不惜炒冷饭亲手毁经典。
另一方面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完善,恐怖题材可能性的发掘也的确变得日渐艰难。
加之观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蒙上你的眼》
当然尽管如此一部分创作者也仍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题材和形式上的创新打破僵局。
感官恐怖片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即围绕人类五感做文章的恐怖片。
客观来说这类恐怖片非常讨巧。
一边利用屏蔽某种人类感官的强设定、高概念作为噱头吸引观众。
一边在末日之类的极端环境的背景设置下挖掘人类生理与心理上的潜在弱点。
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又给人更为沉浸的观影体验,同时还具有一定内涵。
可谓是千方百计地投观众所好了。
《寂静之地》
当然此类电影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就目前来看,几部掀起水花的作品都太过集中阐释核心概念,从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的逻辑性以及执行层面的可行性。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于《寂静之地》“发声即死”的概念给予了肯定,却也诟病其剧情逻辑漏洞百出、捏造感严重。
而相比之下目前同类型电影中口碑最好的就是这部由网飞发行的《蒙上你的眼》。
并且它也是网飞史上收视率最高的恐怖片。
何德何能?
且往下看。
《蒙上你的眼》
正如上文所说,感官恐怖片是个非常讨巧的类型片。
本片编导更是将这种讨巧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这里的讨巧并非贬义,而是影片的很多设计和处理都十分巧妙。
其中恐怖形象的设置尤为明显。
《蒙上你的眼》
片中的恐怖形象即所谓的“灵体”,能力设定脱胎于能够影响人类梦境使人发疯甚至自杀的克苏鲁。
表现形式则与伪纪录片鼻祖《女巫布莱尔》异曲同工,即全程隐没于观众的视野之外。
别说正面镜头和具体形象了,就连侧面镜头和大致轮廓都完全没有出现过。
有人觉得这样的设置有些自作聪明,不但显得故弄玄虚,而且减弱了影片的恐怖感。
但其实这才是全片设计最为巧妙的一环。
《蒙上你的眼》
上文也提到过,感官恐怖片的一大特点就是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片中“灵体”的设定是什么?
人只要看到就会发疯自杀。
所以如果出现在观众眼前无疑会瞬间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联让人直接出戏。
《蒙上你的眼》
而一旦你代入其中,就能感受到编导苦心营造的那份无力感。
人类的恐惧来源于什么?
未知。
没有人知晓“灵体”的真面目,见过“灵体”真面目的人全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