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为了提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更好发挥作用。引导企业规范开展共享用工。
陈玉杰分析,在高技能人才规模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允许共享用工,畅通流动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争取到2025年底,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激励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将从岗位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就业矛盾,就业市场中的供需不匹配现象将日益凸显。
而供需的不匹配,主要在于技能的不匹配。因此,从长远看,持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更多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尤为重要。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社会制度集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汇集各方资源,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职业生涯的技能培养体系。”陈玉杰说,特别是要优化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一方面,要求我们落实好各项改革举措,切实畅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提升待遇水平,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宣传支持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典型事迹等,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氛围,不断强化“个人崇尚技能、企业重用技能、社会尊重技能”的社会导向。
“此前,我们已经出台的新八级工、技能人才薪酬指引等政策,接下来,将指导各行各业将政策落到实处,给技能人才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将支持各地面向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重视从技能人才中培养选拔党政干部。同时,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们应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让更多青年人看到学技能也能走向世界,共同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陈晓曦说。